拼音tōng zhì
注音ㄊㄨㄥ ㄓˋ
⒈ 共同的典制。
⒈ 共同的典制。
引《后汉书·张敏传》:“臣愚以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杀人者死, 三代 通制。”
《新五代史·晋家人传论》:“此万世之通制,而天下之公行也。”
宋 陈亮 《章晦文墓志铭》:“天理人情之至,圣人所用以为天下之通制者也。”
1、至于明人批注,只反映元未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不足为训。
2、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3、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4、元代法律典籍《元典章》、《通制条格》中有许多公文是用直译体写成的。
5、萧何作九章,韩信订军法,叔孙通制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