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wéi

十围


拼音shí wéi
注音ㄕˊ ㄨㄟˊ

繁体十圍

十围

词语解释

十围[ shí wéi ]

⒈  亦作“十韦”。形容粗大。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十围五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十韦”。形容粗大。按,围的长度,有一抱或径尺为围及一围等于三寸、五寸等说。

《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
张铣 注:“十围,言大也。”
《汉书·成帝纪》:“是日大风,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韦以上。”
颜师古 注:“韦与围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庾子嵩 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宋 路振 《九国志·吴志·张训》:“身长八尺餘,腰带十围。”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

⒉  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十围五攻”。

分字解释


※ "十围"的意思解释、十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孙子之所以论述“十围五攻”的不同战法就是讲究策略的选择,力争上策,准备中策,避免下策。

2、郭图知道袁绍急功近利,自视甚高,就和审配一起说,兵法讲,我方十倍于敌就包围,五倍于敌就进攻,旗鼓相当就可以打他一仗(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3、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4、锦帐列夫十围,香车驾夫七宝。

5、却说陈留郡己吾县中,有一员豪杰,姓典名韦,生得身高八尺,腰大十围,虎头燕颔,河目海口,形貌魁梧,膂力过人。

6、只见一条粗数十围的大瀑布,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直捣潭心,水声轰轰,激荡起阵阵狂风,喷迸出如雹的急雨。

7、霜波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8、蟠桃捧日三千岁;古柏参天四十围

9、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五寸之键制阖之门。民谚

10、说的是恒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以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11、采和采和,你一个求仙访道之人,休说十里长,十围大,一条小小的曲蟮,就是遮天盖地,倒海翻江的真龙,也怕不得这么多。

12、至明代,俞大猷作《拙速解》,认为天下统一后,堂堂正正地打仗,十围五攻,力求“万全之画”,应讲究巧而不嫌其迟。

13、霜波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

14、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15、但他英武非常,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绰飞禽,走及奔马,深得燕王喜爱,甚至说出“有子之代国,寡人安逸”。

16、桓大将军北伐,见南渡之前手植之树业已十围,叹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乃泣然流涕。

17、又做大炬,长十余仗,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18、现在是我强敌弱,按照十围五攻的原则,向敌人发动进攻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19、田中有大树,十围余,盖六亩,枝叶扶疏,蟠地不生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