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áng wéi
注音ㄔㄤˊ ㄨㄟˊ
繁体長圍
⒈ 长堤。
⒉ 环绕一城一地的较长工事,用于围攻或防守。
⒈ 长堤。
引《南史·张劭传》:“及至 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创田数千顷,公私充给。”
明 李贽 《渡黄河》诗:“激浪奔雷万马追, 黄河 南出遶长围。”
⒉ 环绕一城一地的较长工事,用于围攻或防守。
引《宋书·殷琰传》:“勔(刘勔 )于是竖长围,治攻道于东南角,并填堑。”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已,復攻 开封,筑长围为持久计。”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我军进偪城下,于是六门皆以兵扼,筑长围以困之。”
⒈ 为蓄水而筑的长堤。
引《南史·卷三二·张邵传》:「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
⒉ 长形的防御工事。
引《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超固其小城,乃设长围以守之。」
1、其身前系一条织花长围腰,垂至脚面,腰间缠4至5条花腰带,均系结飘于身后,裹绑腿,穿花鞋,服式较奇。
2、图尔布青在城头上望将下来,但见人头如蚁,纷纷挑土筑围,城外一条长围越筑越高,其势已非被困死不可,只盼西方尼布楚城中的罗刹兵前来援救,内外夹攻,才有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