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ín cháo chēng zhì
注音ㄌ一ㄣˊ ㄔㄠˊ ㄔㄥ ㄓˋ
繁体臨朝稱制
⒈ 谓母后当政,代行皇帝职权。
⒈ 谓母后当政,代行皇帝职权。
引《汉书·高后纪》:“惠帝 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
颜师古 注:“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詔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 吕太后 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詔。”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仁宗 即位,改元 天圣,时 章献明肃太后 临朝称制。”
1、国不可一日无君,胡太后遂将尚在襁褓中潘嫔所生皇女从后宫抱来立为皇帝,改元“武秦”,胡太后则继续临朝称制。
2、邓绥,15岁进宫,16岁封贵人,22岁封皇后,25岁汉和帝仙逝,从此独撑朝廷大局,并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自称“朕”。
3、根据史料记载,嗣圣元年(684年),武后临朝称制,翌年改元,取“敦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中“垂拱”两字作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