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毒

词语解释
三毒[ sān dú ]
⒈ 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引证解释
⒈ 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引晋 法显 《佛国记》:“我今但欲杀三毒贼。”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然烧。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但能专心清浄,屏去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
国语辞典
三毒[ sān dú ]
⒈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
引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分字解释
※ "三毒"的意思解释、三毒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如果用贪瞋痴三毒来处理事情,就会天昏地暗,发生灾难。
2、二十六斩断最极深之执著根– 确信有一个「我」之信念– 以对生死流转之三毒;
3、弟子茶桶写了一篇与自己三毒对话之文。
4、将这三毒清理干净,智慧自然就会现前。
5、倘若不知,急访明师,低心求指大道,打三关,扒开九窍,而三尸亡形,九蛊灭迹,关窍通彻,法轮常转,性根长存,命根永固,七情顿息,六欲不生,三毒消灭矣。
6、“三毒”虽然是人生众苦的根源,同样也是砥砺心性修养的资源,其路径就是修习戒定慧。
7、人的烦恼据说有108种之多。其中“欲望”、“烦恼”、“愚痴”这三者都是卑怯之心,是让人陷于烦恼的最厉害的东西。他们纠缠于人的内心,要驱赶也驱赶不走。释迦牟尼把这三者成为“三毒”,它们是将人的行动导向错误道路的万恶之源。稻盛和夫
8、人生有烦恼,皆源贪、瞋、痴三毒所引起。
9、由三毒所生的差别罪恶,便有三种心理的罪过,即贪、嗔、痴;四种口舌的罪过,即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以及三种身体的罪过,即杀、盗、淫。
10、佛教医学理论认为,人得病的原因,通过“三毒”:是贪婪,愤怒和无知。
相关词语
- sān yáo三谣
- sān dòu三斗
- san san qi三三棋
- liǎng liǎng sān sān两两三三
- sān mù sān xūn三沐三熏
- sān fēn三分
- sān sān jié三三节
- sān yù sān xìn三浴三衅
- sān chǐ三尺
- sān yù sān xūn三浴三熏
- sān hào三号
- sān yù sān xūn三浴三薰
- sān xiāng sān xiàn zhì三相三线制
- sān xìn sān yù三衅三浴
- sān xǐng三省
- sān míng sān gāo三名三高
- sān mù sān xūn三沐三薰
- sān sān三三
- sān xì三郤
- sān cì三次
- dú yè毒液
- bá dú拔毒
- biān dú边毒
- chuāng dú疮毒
- wǔ dú五毒
- dú xiàn毒腺
- dú shé毒舌
- dú yá毒牙
- dú qiē毒切
- chǒu dú丑毒
- dú yàn毒焰
- dú wěi毒尾
- dú rén毒人
- dú shā毒杀
- dú zhǒng毒肿
- dú zhì毒治
- dú sù毒素
- dú qì毒气
- chuàng dú创毒
- dú nǔ毒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