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

颐指


拼音yí zhǐ
注音一ˊ ㄓˇ

繁体頤指

颐指

词语解释

颐指[ yí zhǐ ]

⒈  用下巴示意以指挥人。

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汉书·贾谊传》

gesture order people about b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颐旨”。

⒉  谓以下巴的动向示意而指挥人。常以形容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

《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国之旤,难以言智。”
宋 王以宁 《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词:“孙郎 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促膝戟指,翻变良久, 封(封云亭 )迷乱不知所从,女輒口道而颐指之,愈出愈幻,不穷於术。”

⒊  犹示意。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自天而胜者列於骋望,由我而美者生於颐指。”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书》之十七:“叠烦颐旨,感怍交深,未缘面谢,惟祝若时自重,不宣。”
《明史·马录传》:“职枢要者承其颐指,锻鍊周内。”
《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盖地主有左右资本家之势力,而资本家不能不仰地主之颐指。”

国语辞典

颐指[ yí zhǐ ]

⒈  不开口说话,只以面颊表情指使他人做事。

《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分字解释


※ "颐指"的意思解释、颐指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倘若该首脑阶层现在颐指气使地让民众一直投票到给出"正确"的答案为止,那就真成为了一场民主闹剧。

2、而现在则不同了,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我们根本用不着西方人来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指手划脚,颐指气使。

3、他对人总是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人们都讨厌他。

4、他们或是惯于向每个人抛送飞吻,或是表现得像个颐指气使的女王,或是惯于欺凌弱小,一旦违逆其意,便会一口把你吞掉。

5、跟着范西邻时小心翼翼,范西邻不在时,可谓颐指风使威风八面。

6、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联合国*权委员会上颐指气使,一再发难,受指责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家。

7、刘邦虚报贺礼坐了上席,毫无自责不安之意,酒席间,意气自若,取笑客人,颐指气使,俨然一副上客主子情态,吕公心中暗暗称奇。

8、很多医生甚至还不知道要将病人当作消费者来看待,而多半是对病人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形成负面的医院品牌形象,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品牌意识淡造成的。

9、你可以对马颐指气使,但是对毛驴只能耐心探问。

10、朱学范1905年生于上海,小时候,他每天上学路过外滩,都看到吞吐着货物的巨大外轮,颐指气使的外国富人和衣衫褴缕的中国杠棒工、野鸡工、起卸工。

11、其结果是,日本人越发轻视中国,越发颐指气使。

12、这意味着较低的入门门槛,并且任何人都希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它,尤其是当老板在办公室对着您颐指气使的时候。

13、朱开山在老金沟装傻充软,对小小年纪却对他颐指气使的大金粒低眉顺眼。

14、在选举拜票时,谦卑恭谨,满脸笑容,点头哈腰,俨然“民众的公仆”;一旦权力到手,傲气凌人,颐指气使,为所欲为,成了“民众的主人”。

15、西方媒体在冷战后期,自居为冷战的胜利者,在舆论上对非西方政府制度的国家更是颐指气使,是国际传播中对抗状态的诱因。

16、倘若该首脑阶层现在颐指气使地让民众一直投票到给出"正确"的答案为止,那就真成为了一场民主闹剧。

17、他神情淡漠,六十多岁,留着小胡子,一付颐指气使的神气。

18、要学会分享,不要惟我独尊;要相互理解,不要颐指气使,即使受到伤害,也不要耿耿于怀。

19、如果我可以给人们以帮助的话,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自助的机会;如果我能使之振奋、使之鼓舞,那就要以身作则、条分缕析、提出建议,而不是强制命令、颐指气使。

20、, 面对民进党政府,一贯对世界上许多事务都要颐指气使的美国,此时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