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uì xiào
注音ㄉㄨㄟˋ ㄒ一ㄠˋ
繁体對校
⒈ 亦作“对较”。古代校书,两人对坐,一持原本诵读,一持副本核对有无讹误,因称“对校”。后泛指用两种不同的版本互相校勘。
⒉ 对照比较。
⒈ 亦作“对较”。古代校书,两人对坐,一持原本诵读,一持副本核对有无讹误,因称“对校”。后泛指用两种不同的版本互相校勘。
引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毛子晋 家亦有 宋 刻 王肃 注者,与 兴公 藏本稍异。憾不能合 徐 毛 两本对较鎸行。”
⒉ 对照比较。
引《老残游记》第十八回:“白公 传 四美斋 王辅庭,一面将这两种月饼详细对校了,送 刚 王 二公看。”
1、小说主要发生地山东武城,武城,地属德州,以德州方言对校黄注中个别误释的词语,可以得其确解。
2、对校编读物的流通情况进行监测。
3、校勘,首先是异本对校,而对校又需要判定正误,这同样须有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