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ì

对日


拼音duì rì
注音ㄉㄨㄟˋ ㄖˋ

繁体對日

对日

词语解释

对日[ duì rì ]

⒈  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1)《后汉书·黄琬传》:“建和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因以“对日”为形容幼年聪慧之典。

引证解释

⒈  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1)《后汉书·黄琬传》:“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问所食多少, 琼 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琼 大惊,即以其言应詔,而深奇爱之。”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晋 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对日”为形容幼年聪慧之典。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分字解释


※ "对日"的意思解释、对日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作为一个强力的上升力量,中国在主权方面可以预见是锋芒毕露的,但是否这样的“对日胜利”已经真正地促进其自身利益必定值得商榷。

2、我国审判战犯之刑事政策,与联军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对日管制重视收揽人心政策,暨联合国对德、意主要战犯之处置,采取教育及示范性惩戒政策,不谋而合。

3、(原创)北京对日表露杀机,日惊恐万分。

4、倘若此时苏俄对日作战,日本将几近于螳螂当车。

5、清政府的上谕里指责日本“逾盟肇衅”,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

6、鉴于晋绥军在对日作战中丢城失地,连遭败绩,战火已经烧到山西境内的现状,阎锡山迫切需要与共产党联合起来,发动民众,抗击日军的侵略。

7、在对日抗战期间,因为我方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让日军苦于输援,而无法速战速决。

8、我在这里飞行帮助中国对日作战。

9、第四部分对日·韩两国语中有关《腹》和《腰》的身体词汇惯用句进行对比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去寻找两国文化的不同点。

10、辞呈表面看是推诿功微,不能拜领,实则是对蒋介石对日妥协投降政策的不满。

11、在距离太阳180度的对日点它们便被称为反曙暮辉。 上图就是一张特别明亮的反曙暮辉图。

12、我战机对日机措施属防御行为符合惯例。造 句网

13、清朝初期,顺治帝开始调整对日政策,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力图将日本纳入其宗藩体系之内。

14、中国古代对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五大行星的一种总称,源于汉族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

15、鹅对日粮纤维的利用是消化道各部位协同作用的结果。

16、吕正操,对日作战伤亡1:10,打得日军闻风丧胆。

17、为纪念对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台防务部门于新竹空军基地举行“空军纪念图腾彩绘战机”媒体参访活动。

18、日本擅长二皮脸,吃硬不吃软,中国应当汲取历史和现实的教训,调整对日关系策略,持久冷战,准备热战,日本虚弱了亚洲自然和平。

19、1940年5月16日,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在湖北省宜城县南瓜店十里长山对日作战中壮烈殉国,时年50岁。

20、珍珠港事件是日美两国之间的冲突,但其结果却对作为第三国的中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自此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