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


拼音lǐ fǎ
注音ㄌ一ˇ ㄈㄚˇ

繁体禮法


礼法

词语解释

礼法[ lǐ fǎ ]

⒈  礼仪法度。

引证解释

⒈  礼仪法度。

《商君书·更法》:“及至 文 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汉书·货殖传》:“及 周 室衰,礼法堕。”
《晋书·裴頠传》:“何晏、阮籍 素有高名於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书》:“兄精切於人伦物理之间,一步不肯放过;我则从容於礼法之外,务以老而自佚。”

国语辞典

礼法[ lǐ fǎ ]

⒈  礼仪法度。

《商君书·更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吾欲废长立幼,恐碍于礼法。」

礼制

分字解释


※ "礼法"的意思解释、礼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荀学之内核——礼法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

2、她于是为那天夜里自己的颓丧感到羞愧了。 她的羞愧实在是没有根据的,只不过在毫无自然基础的人为的社会礼法面前,她感到自己是一个罪人罢了。

3、这世界,强者为尊,实力说话!说什么人伦礼法,说什么为世不容,今天,我就告诉你,别说今时今日的我不将那些放在眼里,就是有朝一日我辗转落地成泥,那些所谓的世俗束缚也绝不会被我放在眼中!火龙汐

4、这一类新进士人“重词赋而不重经学,尚才华而不尚礼法”(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5、不是在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然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子所卑视的。

6、提倡尊孔崇儒、施行礼法之治,基本加以否定,显然失于偏颇;新著则肯定了这些举措对于淳厚风俗、发展教育、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立论更加平允。

7、他反对男权社会的礼法道德,而欣赏、赞美、体贴女性,甘愿做女儿的护卫者。

8、“夫人生而颖慧,工女红,守礼法,父母爱之不啻若掌上珠,因而择婿颇苛,年二十八始归同郡周君豫才”。

9、有大礼法的人,是在追求礼法,却没有人响应,就抡起胳膊去强迫人了。

10、中国古代婚姻的条件是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

11、有门儿啊!少年心中灵机一动,活命是关键,只要解决生存问题,道义礼法,都是浮云!“我刚才不是看美女,而是在找你!”。

12、至无可如何处,眦裂发指,或为阮籍哭途,或作灌夫骂座,以故礼法之士嫉之如仇。

13、老花子素来滑稽玩世,更厌恶世俗之见,常道: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喜欢的礼法,我们这帮穷叫花子何必理它?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些花子就是猪狗,我却说他们连猪狗都不如。

14、阮籍的著名作品《大人先生传》,颇寄托其愤世疾俗、蔑弃礼法之意,而所谓“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聚散,不常其形”。

15、假如是不合乎礼法的事,根本就不应该去做,更毋须论什么让与不让了!

16、但toevah事实上指违反礼法,或涉及异族礼仪习俗。

17、许多故事包括了无形体的灵魂以及对不合乎礼法的葬礼的警告。

18、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查看百科

19、唐代家庭中家长的权威及国家礼法的森严影响了宋代及以后的封建社会,甚至在当代社会中仍有体现。

20、春秋决狱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礼法融合主潮的促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