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ì xiǎn rú yí
注音ㄕˋ ㄒ一ㄢˇ ㄖㄨˊ 一ˊ
成语解释
视险如夷
繁体視險如夷
词性成语
⒈ 夷:平坦,平安。把危险视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
例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汉·刘协《喻郭汜诏》
英regard danger as nothing;
⒈ 把危险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艰险。
引汉献帝 《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
晋 史援 《后汉史君颂》:“处溢不骄,居劳不惮,视险如夷,忘身逐叛。”
亦作“视险若夷”。 三国 魏 吴质 《与文帝书》:“虽云幽深,视险若夷。”
《隋书·刘方传》:“方 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遄迈,视险若夷。”
⒈ 视危险如平安。形容面对危险,毫不畏惧。晋·史援〈后汉史君颂〉:「处溢不骄,居劳不惮,视险如夷,忘身逐叛。」也作「视险若夷」。
1、画面中***迎风昂首远眺,遥望峰峦起伏的无边青山,深情地倾听着战士们在战斗胜利后的欢呼,表现了红军战士视险如夷、无坚不摧的战斗情怀。
2、这正是视险如夷、无坚不摧的红军战士的抒情。
3、向前同志具有不畏强敌,视险如夷,坚韧不拔,雷霆不移的宏伟气魄和革命胆略。
4、视危险为平安。形容面对危险,无所畏惧。三国?魏?吴质?与文帝书:『虽云幽深,视险若夷。』隋书?卷五十三?刘方传:『方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遄迈,视险若夷。』亦作『视险如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