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

词语解释
均田制[ jūn tián zhì ]
⒈ 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国语辞典
均田制[ jūn tián zhì ]
⒈ 由于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人民流离,户口锐减,土地逐渐集中于少数大地主和权势之家。北魏孝文帝为了制止地主强豪的兼并而实行「均田制」。即男夫十五岁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又给桑田男夫一人二十亩,身终不还。其后北齐、隋、唐均沿用此制而稍有变革。
英语equal-field system of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北魏 and Tang 唐 dynasties
分字解释
※ "均田制"的意思解释、均田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初唐时,濮阳一带地旷人稀,均田制实行程度较高,水利兴修,农业生产恢复较快。
3、就此而言,实际上已经预示均田制末日的到来。
4、他们参考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5、但是,由于这种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等原因,均田制在推行了将近三个世纪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6、在均田制下,小农经济独立性日益增强,乡村市场日趋繁荣.
7、我国古代的屯田与均田历史悠久,屯田制与均田制也曾作为封建国有土地的两种主要经营方式长期存在。
8、均田制在当时地旷人稀的前提下施行,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施行,有益于生产发展和稳定的。
9、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均田制的研究持续不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10、其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11、特别登记丁、中男口和合已受田数,与封建国家重视赋役、兵源和执行均田制有关。
12、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
13、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
14、如田制,他能将西晋占田、北魏均田到唐代的租庸调,由租庸调到两税法,合成一个整体,且对别人不经意的每一个细微末节体现出他的春秋笔法、史学精神。
15、但是,在均田制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来自下层的变通与退出力量,使得均田制度的演进过程又呈现出既定利益结构下的诱致性变迁。
16、???????包括此后汉族士大夫向鲜卑皇室提出的均田制、三长制等等,均得到了部分的实现。
相关词语
- hóng jūn鸿均
- diào jūn调均
- jūn shǒu均守
- jūn fēn均分
- jūn xīn均心
- jūn rè均热
- jūn dí均敌
- qīng jūn清均
- lǜ jūn律均
- líng jūn灵均
- jūn shū均输
- jūn chě均扯
- jūn fù均赋
- jūn tái均台
- táo jūn陶均
- jūn lǐ均礼
- wǔ jūn五均
- jūn biàn均辨
- jūn tǔ均土
- jūn biàn均遍
- gāo tián高田
- běn tián本田
- dào tián稻田
- fǔ tián甫田
- guā tián瓜田
- biān tián边田
- chā tián插田
- guì tián柜田
- gài tián溉田
- fāng tián方田
- gē tián搁田
- bái tián白田
- tián zhōng田中
- tián gěng田梗
- dà tián大田
- chè tián彻田
- fǎ tián法田
- fén tián坟田
- chāo tián抄田
- cùn tián寸田
- chǔ zhì楚制
- niàng zhì酿制
- chuàng zhì创制
- biān zhì边制
- è zhì阏制
- yìn zhì印制
- chú zhì除制
- chì zhì赤制
- jié zhì节制
- zhì zào制造
- zhì cái制裁
- huì zhì绘制
- zhì jūn制军
- zhì huà制化
- zhì zhǒu制肘
- chún zhì淳制
- zhì zuò制作
- jī zhì机制
- zhì bèi制备
- zì zhì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