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田

词语解释
公田[ gōng tián ]
⒈ 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
⒉ 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
⒊ 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但其性质实为民田。
⒋ 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集体所有的田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参见“井田”。
引《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朱熹 集传:“公田者,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而同养公田也。”
《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
孔颖达 疏:“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
《汉书·食货志上》:“六尺为步,步百为畮,畮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为八百八十畮,餘二十畮以为庐舍。”
⒉ 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
引《汉书·食货志上》:“令命家田 三辅 公田。”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
三国 魏 曹植 《籍田论》:“夫营畴万亩,厥田上下……司农是掌,是为公田。”
《续资治通鉴·宋德祐元年》:“詔:公田最为民害,稔祸十有餘年,自今并给原主,令率其租户为兵。”
⒊ 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但其性质实为民田。
⒋ 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集体所有的田地。
引李朝 《四川省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互助联组》:“许多联组还试行了小包工,集体经营公田。”
国语辞典
公田[ gōng tián ]
⒈ 古井田法,称居中的一区。
引《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私田
⒉ 公家的田。
引《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公田假与贫民。」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序〉:「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分字解释
※ "公田"的意思解释、公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丙寅,诏公田竣事,刘良贵官两转,陈訔、廖邦杰洎六郡官进秩有差。
2、耤田在井田制度下又称“公田”。
3、县公田多沃壤,伯谦咸易之以给人。
4、笔者认为这三种说法都值得商榷,“五斗米”的真正意义应该是陶渊明种植在公田里的尚未收割的秫米。
5、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
6、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
7、毛、刘、段三姓族教不严,子孙多有好赌和吸**之徒,不少肥沃的湖田也被撂荒,族里公田因无人经理,收产连春秋两次祭祖的用度都支不开。
8、“初税亩”的内容,不是如过去论者所认为的公田私田一律取税,而是局限于私田中的休耕田与非休耕田一律取税。
相关词语
- tǔ dì gōng gōng土地公公
- gōng lǐ公理
- gōng kāi公开
- gōng shì gōng xìn公示公信
- gōng jīn公斤
- gōng suǒ公所
- gōng zǐ公子
- gōng jué公爵
- gōng shì公示
- gōng yìng公映
- gōng mín公民
- gōng pú公仆
- gōng bào公报
- gōng shēng公升
- gōng hài公害
- gōng yuán公元
- gōng mǎi gōng mài公买公卖
- gōng yuán公园
- zǔ gōng gōng祖公公
- gōng yáng公羊
- tián lǐ田里
- hú tián湖田
- biān tián边田
- gǔ tián谷田
- tián tián田田
- liáng tián良田
- bái tián白田
- chéng tián乘田
- fēng tián丰田
- guī tián归田
- tián yuán田园
- jūn tián军田
- tī tián梯田
- fǎ tián法田
- bó tián薄田
- fú tián服田
- mián tián棉田
- chè tián彻田
- hái tián还田
- cūn tián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