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词语解释
梵语,梵文[ fàn yǔ,fàn wén ]
⒈ 一种古印度语言,正如印度语法家(如帕尼尼Panini)所描述的,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语言。
英Sanskrit;
引证解释
⒈ 一般指古 印度 的书面语。
引唐 耿湋 《赠海明上人》诗:“来自 西天竺,持经奉紫微。年深梵语变,行苦俗流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涝则左手指间搢一小红旗,掌中托一小浄水瓶,右手捻诀而前,至山上,口诵梵语,雨即止。”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回资啰……’我也不懂,盖古 印度 语(殆即所谓‘梵语’乎),是咒语。”
国语辞典
梵语[ fàn yǔ ]
⒈ 古印度雅利安语。西元前第五世纪首由帕尼尼详细分析、描述。其语法较印欧语族其他代表古语,如希腊、拉丁二语,变化更为繁多。有极丰富的文学,今只为少数人所用。
分字解释
※ "梵语"的意思解释、梵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些梵语文本应该转译过来。
2、白度母(梵语;鞑靼语;
3、最后,还找出时间让塔瓦拉纳先生来教我们死记硬背梵语语法。
4、她向她妹妹学习跳舞;我曾经学习过梵语.
5、受到梵语的影响,整个古老社会的语言发生了变化。
6、一些学者认为马尔代夫这个名字是由梵语“maladvipa”衍生而来,意为“岛屿的花环”。
7、从语法的观点看,梵语的变格范例明确了词根的概念。
8、由初级翻译人员第一次将梵语经文翻译成汉语初稿。
9、梵语是印度的古典印欧语系语言,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祭礼语言。
10、“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根据佛教的说法,世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这个世界的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 查看百科
11、Satyam(梵语意为“真理”)是印度最大的技术公司之一。
12、厄当先生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完成关于语言学的毕业论文,同时研究俄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梵语和波兰语。
13、鸠摩罗什既通梵语,又懂汉文,佛学造诣极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
14、这些新的布道稿本大部分是用书面梵语而不是方言记载的。
15、记录在梵语《楞伽经》中,或许也是因为这件事吧。
16、舍利子是华梵合璧的名词,梵语应云“舍利弗多”。
17、玄应音义六曰:‘耆阇崛山,或言伊沙堀山,或言揭梨驮罗鸠胝山,若讹也。正言姞栗陀罗矩吒山,此翻云鹫台,又云鹫峰。言此山既栖鹫鸟,又类高台也。旧译云鹫头,或云鹫峰者,一义也。’西域记九曰:‘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翻梵语曰:‘耆阇崛,应云耆阇崛多。
18、梵语形式有关佛教的部分最初是着重于梵语传统。
19、在印度,梵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学校和家庭都有教导。
20、“瑜珈”这个词源自梵语,意为“合一”.
相关词语
- fàn jì梵寂
- fàn guǎn梵馆
- fàn zhòu梵呪
- fàn jiè梵界
- fàn xiāng梵相
- fàn xué梵学
- fàn shēng梵声
- fàn mén梵门
- fàn mì梵秘
- fàn cè梵策
- fàn qìng梵磬
- sì fàn四梵
- fàn shì梵世
- fàn jīng梵经
- fàn zhōng梵钟
- fàn shì梵室
- gāo fàn高梵
- fàn sǎo梵嫂
- fàn yǔ梵语
- fàn xiàng梵像
- bīn yǔ宾语
- yǔ jìn语禁
- màn yǔ嫚语
- yòng yǔ用语
- yuè yǔ粤语
- zhòu yǔ咒语
- zhán yǔ讝语
- è yǔ恶语
- ér yǔ儿语
- niù yǔ拗语
- mí yǔ谜语
- tóng yǔ童语
- zá yǔ杂语
- yǔ yǔ语语
- shē yǔ畲语
- chǒu yǔ丑语
- kuài yǔ快语
- yǔ fǎ语法
- zuò yǔ坐语
- chéng yǔ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