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

词语解释
反语[ fǎn yǔ ]
⒈ 反话。
引证解释
⒈ 即反切。详“反切”。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且 郑玄 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会近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孙叔然(孙炎 )创《尔雅音义》,是 汉 末人独知反语。至於 魏 世,此事大行。”
⒉ 修辞格之一。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
引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宣和 中有反语云:‘ 寇莱公 之知人则哲, 王子明 之将顺其美, 包孝肃 之饮人以和, 王介甫 之不言所利。’此皆贤者之过,人皆得而见之者也。”
按,上述四句都是取成语而反用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稗事数则》:“成王 性滑稽,遇事喜作反语。自言直枢庭时,尝召见,上适閲 明 参政 亮 捷报,命王閲之。王习为常,奏此战惜未获渠首,使 张汉潮 得擒 明亮,始为佳事。上正色曰:‘若是则不佳矣!’王始省悟,免冠叩谢出。”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
⒊ 魏 晋 南北朝 时的一种隐语。以两个字先正切,再倒切,成为另外两个字。参见“反切”。
引《南史·刘悛传》:“悛 本名 忱,宋明帝 多忌,反语‘ 刘忱 ’为‘临讎’,改名 悛。”
按,刘忱反切为临;忱刘反切为雠。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六朝多以反语作谶》:“《梁书》 武帝 创 同泰寺,后又创 大通门 以对寺之南,取反语以协同泰也。”
国语辞典
反语[ fǎn yǔ ]
⒈ 修辞学上指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常用于嘲弄讽刺。
分字解释
※ "反语"的意思解释、反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运动情景中的心理控制的反语效应。
2、简单的说,反语是词面与语义之间的隔阂,这个空间在讲者与听众之间可形成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流。
3、本文以相关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反语的理解机制。
4、而事实上,反语与隐喻一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5、第二个问题是“使用反语要顺应的对象是什么”?。
6、然而人们对反语理论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反语运用的实际情况.
7、转义主要分为四种:隐喻、换喻、提喻和反语。
8、近年来,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在反语的理解上。
9、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英语反语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10、研究发现,反语的顺应过程是动态进行的,与时间因素、语境因素和不山西大学论文同的交际对象有关。
11、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12、这是讽刺和反语的主要功能之一。
13、根据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反语是说话人有意违反会话的质量准则所产生的结果。
14、敢不唯命解释: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15、自亚里斯多德以来,比之对隐喻的研究,人们对反语的研究很少.
16、本文的目的是考察关于运动技术表现失败的自我控制的反语效应。
17、本文重点探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玩笑原则与诚挚的关系。
18、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相邻易混辞格,如拈连和仿拟、移就和拟人、婉曲和讳饰、易色和反语等,进行了逐一鉴别分析。
19、同时对反语意义的构建研究可促进人们正确使用和理解反语。
20、对于广告主选择反语的原因,本文认为,反语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可以帮助其实现交际效果.
相关词语
- fǎn pū反扑
- fǎn shé反舌
- zào fǎn造反
- bèi fǎn倍反
- fǎn guān反观
- fù fǎn复反
- fǎn shàn反善
- fǎn fāng反方
- fǎn yìng反应
- fǎn qiě反且
- fǎn ér反而
- fǎn qiān反铅
- fǎn tán反弹
- fǎn pàn反叛
- fǎn dòng反动
- píng fǎn平反
- fǎn chāo反超
- fǎn shǒu反手
- fǎn mù反目
- fǎn gōng反攻
- yǔ qì语气
- ruǎn yǔ软语
- ǒu yǔ耦语
- cū yǔ粗语
- mǐn yǔ闽语
- zuò yǔ坐语
- bá yǔ跋语
- huà yǔ话语
- duǎn yǔ短语
- cì yǔ刺语
- cí yǔ词语
- yǔ yīn语音
- cháng yǔ常语
- bīng yǔ冰语
- bǐ yǔ鄙语
- yǔ xì语系
- àn yǔ按语
- chǔ yǔ楚语
- huá yǔ华语
- yǔ zhǒng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