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传部

词语解释
邮传部[ yóu chuán bù ]
⒈ 清末官署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民国改为交通部。
引证解释
⒈ 清 末官署名。 光绪 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 民国 改为交通部。
引夏仁虎 《旧京琐记·朝流》:“邮传部之设, 张百熙 为尚书, 胡燏棻、唐绍仪 为左右侍郎。”
《清史稿·德宗纪二》:“﹝ 光绪 三十二年九月﹞增设邮传部、海军部、军諮府、资政院、审计院。”
分字解释
※ "邮传部"的意思解释、邮传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所以,四大项中只有铁路收入最为可观,晚清时占到整个邮传部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五。
2、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5月20日,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3、1907年4月,清政府税务处向邮传部询问移交邮政档案时,邮传部还以“官制未定”而拒接。
4、主张“铁路国有”而引发形势失控的内阁邮传部大臣盛宣怀。
5、邮传部尚书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密友,并由袁大力举荐、庆王首肯上位。
6、第一章:晚清交通事业的管理相形混乱,邮传部的成立就是这一客观现状的自然需求所致。
7、一次,邮传部尚书空缺,奕劻示意众人,此缺当售银三十万两。
8、邮传部高等事业学校16名,约翰学堂14人,青年会8人,华童公学2人。
9、1901年,邮传部左侍郎盛宣怀花费5万两白银重修电灯公所,并且在德国荣华洋行购买机械设备。
10、官邮传部郎中及驻新加坡领事。
11、设部以后,以尚书及左右侍郎为主官,监督执行有关部、电、路、航的政令,袁长坤当仁不让地出任邮传部电政负责人。
12、到1906年时,中国已经成立了邮传部,同时计划在上海建立一个国际邮局,企图接管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领土上开设的邮政业务。
13、为此,清政府对部院进行了大改组,同时增设邮传部。
14、在邮传部指导下,成立了“石家庄车站脚行”,车站的装卸货物的活计基本就交由该村无地农民承担了,本村广大农民作为农业生产者的身份由此发生了改变。
15、邮传部成立之时,恰逢利权运动风起云涌之际。
16、特别是出售邮传部尚书一职空缺一事,真是显示了他囤积聚奇、借机提价的经营本领。
17、1906年11月6日,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后,虽有从海关处收回邮政的计划,但因各方面原因一拖再拖。
18、而京师小吏陈壁在攀上庆亲王后,用金店老板五万条金“借机谀媚”一跃而升为侍郎,入驻清政府新成立的邮传部。
19、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盛宣怀任邮传部大臣,以“铁路国有”名义,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干线路权作抵押,与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激起铁路风潮。
20、公司龙头企业汉阳铁厂的创办人为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公司首任*理为清末邮传部尚书盛宣怀。
相关词语
- gēng yóu庚邮
- yóu dì邮递
- qín yóu秦邮
- dù yóu杜邮
- gōng yóu公邮
- gāo yóu高邮
- yóu sī邮司
- sūn yóu孙邮
- yóu yì邮驿
- yóu qiān邮籖
- jí yóu集邮
- dū yóu督邮
- yóu huī邮徽
- lì yóu丽邮
- yóu fèi邮费
- yóu xún邮巡
- yóu biàn邮便
- yóu pǐn邮品
- shí yóu石邮
- yóu chē邮车
- chuán bō传播
- chuán zuǐ传嘴
- chuán wán传玩
- zhuàn jì传记
- chuán tāng传汤
- chuán wèn传问
- chuán xián传贤
- chuán tiē传帖
- chuán wèi传位
- chuán zhuàng传状
- bìng chuán并传
- chuán xí传袭
- chuán méi传媒
- chuán xí传檄
- chuán yán传言
- píng zhuàn评传
- chuán xīn传馨
- bǎo chuán宝传
- chuán dá传达
- chuán tuò传拓
- bù xiàn部县
- bù kù部库
- bù xuǎn部选
- bù jù部聚
- lǐ bù礼部
- bù yǐn部引
- fēn bù分部
- àn bù按部
- bù shǔ部属
- bù lè部勒
- jú bù局部
- bù fā部发
- bù dà部大
- dà bù大部
- bù jū部居
- yāo bù腰部
- nán bù南部
- bù mén部门
- hù bù户部
- zǒng bù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