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n yǐn
注音ㄇ一ㄣˊ 一ㄣˇ
繁体民隱
⒈ 民众的痛苦。
⒈ 民众的痛苦。
引《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韦昭 注:“隐,痛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振民隐,脩国章。”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序:“皇帝承基,至仁究物,念东南之幽阻,惧民隐之不闻。”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⒈ 民间不能上达的痛苦。
引《文选·张衡·东都赋》:「勤恤民隐,而除其眚。」
《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修国章。」
近民瘼
1、程杰民隐显适度,把这种感激全都转嫁给了汤争善。
2、他年近古稀方接过大位后,在*弯各穷乡僻壤探求民隐,常会脱下鞋子涉水而过。
3、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4、虽永念治道,志存昧旦,愿言傅岩,发想宵寐,而丘园之秀,藏器未臻,物情民隐,尚隔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