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

词语解释
吏隐[ lì yǐn ]
⒈ 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⒉ 山名。一名洼尊山。在浙江省缙云县。
引证解释
⒈ 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引唐 宋之问 《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江州 左 匡庐,右 江 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省识人如菊淡;鲤庭侍养,悵六年吏隐,遽闻诗咏莪哀。”
⒉ 山名。一名 洼尊山。在 浙江省 缙云县。
引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地上》:“吏隐山,在 縉云,县令 李阳冰 退居于此山,创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阳冰 凿石为洼尊。”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吏隐山,县治东北,一名 洼尊山,以 唐 县令 李阳冰 名。”
分字解释
※ "吏隐"的意思解释、吏隐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吏隐心态表现为在官场中追求适意与超越的人生,它是公安派副将江盈科仕宦生涯的基本处世模式。
2、但宋代士大夫文人最崇尚的隐逸形态是居官而犹如隐的“吏隐”,并因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隐逸文化精神。
3、“吏隐”是反映和概括中国古代士人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重要概念。
4、公余之暇,常在吏隐亭上眺望四周景色。
5、“吏隐”向来是作为归隐的过渡阶段,历来吟咏吏隐者莫不以归隐为终结理想。
6、吏隐心态既是传统文化的投射,又是时代思潮的心灵折光。
7、然而“吏隐”是个历史的概念,它的形成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8、“吏隐”是李东阳调和其仕宦与隐逸的折衷之举,是其为自己寻找的一身处台阁的“山林”精神家园,折射出了其思想深处“吏”与“隐”的矛盾。
相关词语
- chéng lì程吏
- lián lì联吏
- guì lì柜吏
- diǎn lì典吏
- dà lì大吏
- bì lì避吏
- gù lì故吏
- jǐng lì警吏
- chà lì差吏
- bào lì暴吏
- ào lì傲吏
- liáng lì良吏
- bàn lì办吏
- bó lì驳吏
- jiā lì家吏
- guān lì关吏
- bù lì簿吏
- biān lì边吏
- bǐ lì笔吏
- dōu lì都吏
- kuān yǐn宽隐
- hōng hōng yǐn yǐn轰轰隐隐
- lì yǐn吏隐
- yǐn mì隐秘
- yǐn yǐn chuò chuò隐隐绰绰
- nèi yǐn内隐
- yǐn yǐn zuò tòng隐隐作痛
- fù yǐn复隐
- hōng yǐn硡隐
- bì yǐn避隐
- cè yǐn侧隐
- lù yǐn鹿隐
- yǐn nì隐匿
- mì yǐn秘隐
- qī yǐn栖隐
- cí yǐn词隐
- yǐn cáng隐藏
- yǐn yǐn yuē yuē隐隐约约
- cí yǐn慈隐
- lún yǐn沦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