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jié

名节


拼音míng jié
注音ㄇ一ㄥˊ ㄐ一ㄝˊ

繁体名節

名节

词语解释

名节[ míng jié ]

⒈  名誉与节操。

引证解释

⒈  名誉与节操。

《汉书·龚胜传》:“二人相友,并著名节。”
晋 李密 《陈情事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宋 王禹偁 《上史馆吕相公书》:“今馆中之士先进者……皆砥礪名节,老于文学。”
明 方孝孺 《孝思堂记》:“势位可以耀当时,而名节不足传后世。”
许杰 《邻居》一:“人家的名节呢,你不能轻易毁坏。”

国语辞典

名节[ míng jié ]

⒈  名誉与节操。

《文选·李密·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树木譬如名节,非素修弗能成。」

分字解释


※ "名节"的意思解释、名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2、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

3、这事关系人家的名节,岂容得他信口雌黄!

4、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草木知名节,久而后成。

5、该御史于亲贵重臣名节所关,并不详加访查,辄以毫无根据之词,率行入奏,任意污蔑,实属咎有应得。

6、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文。

7、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8、禁忌**、败坏他人名节、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等。

9、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10、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师德,腐败止于正气。

11、张宇初就算再不懂人情世故,也知道女孩子的闺房,不是随随便便一个陌生人就能够住进去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于女子来说还有什么是比名节更加重要的。

12、畏法度者为下;爱名节者为次;乃心王室,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者为上。

13、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14、大商没有后世封建社会那么多繁文缛节,女子们也不用怕抛头露面便被人指指戳戳而莫名地“失了名节”。

15、君子最重名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所不惜。

16、赛门·福曼(1552 - 1611)是伦敦的一名最不名节的占星学家。

17、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18、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

19、可我们的作家心理素质却出奇地高,他们不会尴尬,更不会在意自己的名节,死活也要戴着高高的帽子继续装腔作势,丝毫没有在意自己的脸面究竟还有没有地方能放。

20、慎始勿被蝇头小利所惑慎终勿让正气名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