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én jié
注音ㄔㄣˊ ㄐ一ㄝˊ
繁体臣節
⒈ 人臣的节操。
⒈ 人臣的节操。
引《孔子家语·致思》:“长事 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
《汉书·路温舒传》:“詔书令公卿选可使 匈奴 者, 温 舒 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
《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行谊》:“往 西涯公 处 刘瑾、张永 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无是非之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岳王祠联》:“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
1、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2、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
3、为臣奉主,匡救危乱,若处不谏争,出不陪随,缓则耽宠争荣,急便逃窜,臣节安在?
4、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
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