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书

词语解释
谤书[ bàng shū ]
⒈ 诽谤和攻讦他人的书函。指《史记》。泛称有直言指斥或毁谤内容的史传、小说等。
引证解释
⒈ 诽谤和攻讦他人的书函。 《战国策·秦策二》:“魏文侯 令 乐羊 将,攻 中山,三年而拔之。 乐羊 反而语功。 文侯 示之谤书一篋。
引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唐 崔颢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⒉ 指《史记》。
引《后汉书·蔡邕传》:“昔 武帝 不杀 司马迁,使作谤书,流於后世。”
李贤 注:“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谓 迁 所著《史记》,但是 汉 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谤书》:“司马迁 作《史记》,於《封禪书》中述 武帝 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备,故 王允 谓之谤书。”
⒊ 泛称有直言指斥或毁谤内容的史传、小说等。
引清 袁枚 《随园随笔<后汉书>误仿<史记>》:“且序酷吏必屡称天子以为能,未免露谤书之意。”
柯灵 《香雪海·题材问题一解》:“《水浒传》之后有《续水浒传》(《荡寇志》),也是用了同一题材,却干脆成了一部农民起义的谤书。”
国语辞典
谤书[ bàng shū ]
⒈ 毁谤攻讦他人的书信。
引《战国策·齐策二》:「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⒉ 司马迁所作的《史记》。
引《后汉书·卷六〇·蔡邕传》:「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三国演义·第九回》:「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 。」
分字解释
※ "谤书"的意思解释、谤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鲜见,鲁迅曾名之为“黑幕小说”,鲁迅对黑幕小说十分不屑一顾,“丑诋私敌,等于谤书;又或有谩骂之志而无抒写之才,则遂堕落而为‘黑幕小说’。
2、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曾国藩
3、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4、则久食周粟,断不能自比殷顽,何得肆作谤书,荧惑黔首,诡托于桀犬之吠尧,是首鼠两端,进退无据,实狡黠反覆之尤。
相关词语
- bàng tiē谤帖
- sàng bàng丧谤
- bì bàng避谤
- qún bàng群谤
- guān bàng官谤
- bàng shàn谤讪
- liú bàng流谤
- yù bàng遇谤
- bàng shāng谤伤
- bàng huǐ谤毁
- fēng bàng风谤
- cháo bàng嘲谤
- bàng zǔ谤诅
- ā bàng阿谤
- bàng jiù谤咎
- téng bàng腾谤
- bàng mà谤骂
- bàng wū谤诬
- bàng dú谤讟
- bàng chī谤嗤
- shū dào书道
- zhǔ shū主书
- shū míng书名
- zé shū责书
- wěi shū伪书
- shū hàn书瀚
- shū gǎo书藁
- shàng shū尚书
- shū jí书籍
- bù shū簿书
- hàn shū汉书
- hǎo shū好书
- lì shū隶书
- ēn shū恩书
- yù shū鬻书
- bǔ shū捕书
- pìn shū聘书
- shū miàn书面
- shū fǎ书法
- shū yǒu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