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天人感应天人感应的意思
tiānréngǎnyìng

天人感应


拼音tiān rén gǎn yìng
注音ㄊ一ㄢ ㄖㄣˊ ㄍㄢˇ 一ㄥˋ

成语解释 天人感应

繁体天人感應
词性成语

天人感应

词语解释

天人感应[ tiān rén gǎn yìng ]

⒈  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汉 儒 董仲舒 在答 武帝 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明 宋濂 《<徐敬授文集>序》:“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
清 冯桂芬 《<太上感应篇图说>序》:“儒者不谈果报,而天人感应之理具载於经。”

国语辞典

天人感应[ tiān rén gǎn yìng ]

⒈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应。为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思想的学说,认为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天,上天也能影响人事。汉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有详细的阐论。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切谓天人感应,一理也。人心悦则天意得;人心怨则天变彰。」

分字解释


※ "天人感应"的意思解释、天人感应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2、天人感应:炼法者如能天人交感,就能修炼元罡,能短暂驾风而行。

2、柳宗元剥落笼罩在儒学头上的天人感应、鬼神迷信等神学外衣,弘扬原始儒学的人本精神;

3、哦,我说为个地圆地方争得面红耳赤呢,原来是和朱熹的天人感应学说起了冲突。

4、天人感应就是天体信息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天体运动的各种信息的感应,也是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制相化的根本关系。

5、大千世界,品类万汇,之所以能够互相感应,互通生气,正是由于天人共有的性情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6、以此天人感应,就明白世间要出大事。

7、两汉的天人感应学说是张衡从事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影响着张衡的科研深度和研究方向。

8、中脉打通,天人感应,性命合一是结丹、在经过巩固修炼,吸收天地灵气形成元婴。

9、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

10、瑜珈奇劲的修炼最讲究天人感应,虽然他没有真正做到天人感应,但离那境界也不远了。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反思我们高能耗,高浪费的现代生活。

12、接下来对星占学原理中的天人感应、分野理论、天体运行规律三方面作了介绍。

13、这在道家里叫做天人感应,在佛家里叫做顿悟,已经是性功里极为高深的现象。

14、然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终究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之久。

15、在下虽通望气之术,但学艺未精,术数之理,讲究天人感应,我有前番论断,半由术数,一半也是源自太子素日作为。

16、前者与古人基于阴阳五行学说而形成的天人感应式的宇宙观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崇拜有关。

17、天人感应之下,心砚末法之劫已到,只见漫天彤云滚滚,似有天神下界,此番劫数更胜心砚道祖,劫海下心砚道基尽毁,元神破灭,只余一捧劫灰。

18、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始得天人感应,先天一气自然摄入身中。

19、•自西汉而来,“天人感应”的“灾异天谴论”严重影响着唐朝政府对于灾荒的处置措施,也是灾害危机和影响唐代政治的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