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yìng

感应


拼音gǎn yìng
注音ㄍㄢˇ 一ㄥˋ

繁体感應


感应

词语解释

感应[ gǎn yìng ]

⒈  物理学名词。一个物体(如电导体、可磁化体、电路)内部由于另一类似激发物体的接近(但不接触)或者由于磁通的变化而产生的电荷、磁性或电动势。

response; reaction; interaction;

⒉  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自然界现象对于人间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茅盾《谈月亮》
令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与妻书》

引证解释

⒈  受影响而引起反应。

《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汉书·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犹且感应,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诸玩》:“﹝琴﹞凡动第一絃,则第四絃亦应,自然易动,即以羽毛轻纤之物试之,皆然,此气之自然感应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⒉  谓神明对人事的反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神通感应,不可思量。”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
《清史稿·世祖纪二》:“考之《洪范》,作肃为时雨之徵,天人感应,理本不爽。”

⒊  物理学名词。指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发生电磁状态的变化。

国语辞典

感应[ gǎn yìng ]

⒈  互相感动相应。

《易经·咸》:「二气感应以相与。」

⒉  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引起相应的情感和动作。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西游记·第三六回》:「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

感觉 感触

⒊  人以精诚感动神明,神明自然会回应人。

《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皆有神祇感应,然后营之。」
清·惠栋〈太上感应篇注序〉:「因念此书感应之速,欲公诸同好。 」

⒋  一种物理现象。分为:(1)​ 静电、静磁感应。因带电或具磁性物体的靠近,而使未带静电、磁性的物体带电、呈磁性的现象。(2)​ 电磁感应。指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因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造成电磁状态的变化。

分字解释


※ "感应"的意思解释、感应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本文针对感应电动机解耦控制,采用单神经元智能PSD算法作速度调节器和磁链调节器,构成感应电动机智能PSD调速系统。

2、目前变频空调压缩机大多采用感应电动机驱动,而感应电动机效率低,变频控制器比较复杂。

3、中国艺术的传统是心物感应说,在心物关系上强调的是心物感应、相互融合、物我合一,提倡天地人三个纬度的和谐对应。

4、阵列感应测井成象仪线圈系的设计不同于传统感应测井仪,它由一个公用发射线圈和若干个接收线圈组成。

5、此类型阀是外在控制式关断阀,需要一外接控制感应线,控制压经由外接控制感应线传送至皮膜腔膛。

6、正如其名乃是一门特殊感应之法,此法能够感应到一些蚕蚁之间细小变化,以此便能避免一些不必要损失。

7、当机体感应冰冷时,假如将两手掌合紧用力疾速摩擦几十次,不单手掌感应暖和,并且全身亦会有温煦之感。

8、增设固态行程感应器,长久稳定运行.

9、这房间太冷了,我困觉时感应很冷。

10、感应加热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感应线圈、交流电源和工件。

11、BMMK FA993感应门铃5号电池2节3 V本产品属感应模式,多种声音选择,适用于商场、办公室、居家、公司等作迎客和警示用途。

12、那些对气愤有着最高感应的人,他们的电感应不稳定,之后会发生心律不齐的可能性是所有人的10倍。

13、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非电磁感应性物质焦炭中全硫。该方法快速、简单,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适用于企业生产。

14、心灵学行为,如心电感应和测心术。

15、电磁感应加热烘缸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新型烘缸。

16、移动公交一卡通是公交IC卡的衍生产品,就是在手机原有的SIM卡上加了感应圈,通过这个感应圈就可以在公交读卡器上刷卡。

17、针对真空感应炉生产过程中温度测量成本较高及精度较差等不足,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真空感应炉终点钢水温度预报模型。

18、以由铁精矿粉直接还原出来的海绵铁为原料,以非真空感应炉和真空感应炉为冶炼设备,对纯铁的冶炼工艺进行了研究与试验。

19、在研究工作中对高温快速感应烧结炉进行了改造,重新设计计算了感应加热线圈、加热坩锅和保温层.

20、以此天人感应,就明白世间要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