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shí

民时


拼音mín shí
注音ㄇ一ㄣˊ ㄕˊ

繁体民時

民时

词语解释

民时[ mín shí ]

⒈  犹农时。

引证解释

⒈  犹农时。

《管子·臣乘马》:“彼王者,不夺民时,故五穀兴丰。”
《史记·五帝本纪》:“乃命 羲 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能无祭而福乎?曰:不夺民时,而顺物宜。”

国语辞典

民时[ mín shí ]

⒈  农时。

《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分字解释


※ "民时"的意思解释、民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赋歛无度,以夺民财,多发繇役,以夺民时,作事无极,以夺民力,百姓愁苦,叛去其国,楚灵王是也;作干溪之台,三年不成,百姓罢弊而叛,及其身弒。

2、仁宗在民时就以宗庙之重,承天地之意,将皇帝立为皇子,比不得汉代那些在先帝晏驾之后,由母后之策或由大臣封以“高官大国,极其尊荣”。

3、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4、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5、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6、, 赋歛无度,以夺民财,多发繇役,以夺民时,作事无极,以夺民力,百姓愁苦,叛去其国,楚灵王是也;作干溪之台,三年不成,百姓罢弊而叛,及其身弒。

7、公既援而拯之,大革视听,弘敦本之教,明广农之科,敬授民时,各顺其业,游荡知反,务末自休,固以南亩竞力,野无遗壤矣。

8、上古时期,唐尧以卓著功绩,为万民拥戴,手持帝杖,亲九族,协和万邦,上通天灵,制定历法,敬授民时,为万世敬仰。

9、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