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山中宰相山中宰相的意思
shānzhōngzǎixiàng

山中宰相


拼音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注音ㄕㄢ ㄓㄨㄥ ㄗㄞˇ ㄒ一ㄤˋ

成语解释 山中宰相
词性成语

山中宰相

词语解释

山中宰相[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

⒈  南朝梁陶弘景隐居于句容句曲山(即茅山,在江苏省西南部)。梁武帝时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大事常前往咨询。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唐徐夤《岚似屏风》诗:“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郑子真。”后亦用以称有宰相之才而不用于世之士。

引证解释

⒈  南朝 梁 陶弘景 隐居于 句容句曲山 (即 茅山,在 江苏省 西南部)。 梁武帝 时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大事常前往咨询。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唐 徐夤 《岚似屏风》诗:“山中宰相 陶弘景,谷口耕夫 郑子真。”
后亦用以称有宰相之才而不用于世之士。 《宋史·隐逸传中·邓考甫》:“予自谓山中宰相,虚有其才也;自谓文冒先生,虚有其词也。不得大用於盛世,亦无憾焉,盖有天命尔。”
清 吴翊 《洞庭山馆呈司寇东海公》诗之二:“江 左文章分史局,山中宰相起经楼。”
亦省称“山相”。 唐 郑谷 《蔡处士》诗:“旨趣 陶山相,诗篇 沉隐侯。”

国语辞典

山中宰相[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

⒈  南朝梁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朝廷礼聘不出,武帝遇有国家大事,经常前往咨询请教,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典出《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后亦以山中宰相称空有宰相之才而不为当世所用的人。

《宋史·卷四五八·隐逸传中·邓考甫传》:「予自谓山中宰相,虚有其才也;自谓文昌先生,虚有其词也。不得大用于盛世,亦无憾焉,盖有天命尔。」

分字解释


※ "山中宰相"的意思解释、山中宰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王爷所说莫非是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我在北朝也时有耳闻。

2、直到后来在南北朝时期,茅山派出了一位高人,即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

3、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就是地上神仙。李鸿章

4、到了边境淸蒅又变回了那个冷漠寡言的山中宰相,他也要做回自己的颜王,隐隐有些失落。

5、不虞之誉不言而信不恶而严荣华富贵山中宰相师道尊严。

6、不言而信 , 不言而信 ,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虽有生有为, 你 不言而信 ,不谋而当,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荣华富贵山中宰相师道尊严,不虑而得, ,存乎变;推而行之, 故圣人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乱情。

7、传说当年山中宰相陶弘景,遁迹山水,隐居大若岩之时。

8、山中宰相无官府,天下神仙有子孙。

9、后来,山中宰相陶宏景,隐居此洞,潜心修炼,著书立说。

10、陶宏景有‘山中宰相’之称,深慕葛稚川之行迳,于是修道学医,亦唯葛稚川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