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出处《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例子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在家丰衣足食,肥马轻裘,紫蟹黄鸡,山肴海味,称不得是个山中宰相!”
基础信息
拼音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注音ㄕㄢ ㄓㄨㄥ ㄗㄞˇ ㄒ一ㄤˋ
感情山中宰相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踉踉跄跄(意思解释)
- 挂羊头卖狗肉(意思解释)
- 儿女私情(意思解释)
- 目知眼见(意思解释)
- 眦裂发指(意思解释)
- 各有所长(意思解释)
- 柔能克刚(意思解释)
- 大器晚成(意思解释)
- 天赐之福(意思解释)
- 外亲内疏(意思解释)
- 舍旧谋新(意思解释)
- 循名覈实(意思解释)
- 鼎力相助(意思解释)
- 翻手作云覆手雨(意思解释)
- 从善若流(意思解释)
- 救民水火(意思解释)
- 不耻最后(意思解释)
- 引经据古(意思解释)
- 以终天年(意思解释)
- 图为不轨(意思解释)
- 卒岁穷年(意思解释)
- 自认不讳(意思解释)
- 研精毕智(意思解释)
- 文无点易(意思解释)
- 七十二候(意思解释)
- 黄金入柜(意思解释)
- 一力降十会(意思解释)
- 善闭无关楗(意思解释)
※ 山中宰相的意思解释、山中宰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颐指气使 |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
挠曲枉直 | 指矫正曲直。 |
大手笔 | 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 |
笑骂由人 | 任由人们去耻笑辱骂 |
千乘之国 |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
民淳俗厚 | 民风质朴敦厚。 |
敲边鼓 | 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
燎原烈火 | 燎:燃烧;原:原野。烧遍广大原野的熊熊大火。比喻迅猛发展不可抵挡的力量。 |
黄泉之下 | 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
暑雨祁寒 | 夏大雨,冬大寒。《书 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后以“暑雨祁寒”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
寻欢作乐 | 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 |
风言雾语 |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
热中名利 | 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 |
挑得篮里便是菜 | 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
盆倾瓮瀽 | 瀽:倒。盆瓮都倾倒过来。形容水、酒等液体急速下泻。 |
扎手舞脚 | 动手动脚,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态 |
偷声细气 | 轻声轻气。 |
依阿取容 | 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 |
宦囊羞涩 | 宦囊:因做官而得到的财物。比喻经济困难,手头无钱。 |
囊中之物 | 意思是口袋里的东西。比喻不用费多大力气就可得到的东西。 |
满径蓬蒿 | 形容多日无人出入之处。 |
亘古不变 | 从古到今,没有变化。 |
三代人物 | 宋遗民刘辰翁自号。 |
三寸银钩 | 犹三寸金莲。 |
随身衣服 | 平常着的衣服。 |
倾耳侧目 | 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
不祥之木 | 意思是被雷电所毁的树,指不会带来吉利的庇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