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í shuō
注音ㄘˊ ㄕㄨㄛ
繁体辭說
⒈ 言辞。
⒉ 犹意见,看法。
⒊ 谈话。
⒈ 言辞。
引《礼记·礼运》:“祝嘏辞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説,士之荣叶、皮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⒉ 犹意见,看法。
⒊ 谈话。
引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行必联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邻,言也辞説之与参。欢然有会於心,而若有所得。”
⒋ 谓以言辞打动人。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敬通 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⒌ 指说服、打动人的口才。
引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周 道衰,学校废,陵夷至於 战国,而游士始多,然彼皆逞其辞説,以取一时之功名富贵。”
1、昔曹植有言,下笔成章,良谓逸才赡藻,夸其辞说,以今况之,方知其信。
2、西汉流传下来的诗歌辞赋大多有故事性的背景,这也印证了史辞说的正确性。
3、孝文帝一听,立即引述革卦的彖辞说:“‘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
4、为中国辩解的辩辞说,生产如此增长,随着而来的问题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在短期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