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

察举


拼音chá jǔ
注音ㄔㄚˊ ㄐㄨˇ

繁体察舉

察举

词语解释

察举[ chá jǔ ]

⒈  汉代选官制度。始于武帝时,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引证解释

⒈  选拔。

《史记·刺客列传》:“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 严仲子 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
司马贞 索隐:“察谓观察有志行乃举之。 刘 氏云察犹选也。”

⒉  中国 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荐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汉书·文翁传》:“文翁,庐江舒 人。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

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
宋 苏轼 《谢应中制科启》:“然而才行之迹,无由而深知,委之於察举,而要之於久长,所以为无失也。”

⒊  监察检举。

宋 曾巩 《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制》:“夫纲辖之地与御史更相察举,所以警官邪明宪度,而侍郎於左右省无不统理。”
宋 曾巩 《申明保甲巡警盗贼》:“保甲之法,使五家为保,盖欲察举非违之事。”

国语辞典

察举[ chá jǔ ]

⒈  经由郡县等官吏推荐而任官。

《后汉书·卷六一·左雄传》:「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前汉表谢,遗篇寡存。及后汉察举,必试章奏。」

分字解释


※ "察举"的意思解释、察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察举茂才办理文书得经过好几个府门,怕是我二伯父已经得到消息了,这里不能再住了,我们得尽快换个地方。

2、雄尝因州郡荐举,类多失实,特奏请察举孝廉,必年满四十,诸生试家法,即一家之学。

3、汉代选拔官吏,“孝廉”是察举常科中最重要的一科,可见“孝敬父母”和“清廉勤政”是汉代对官吏的普遍要求。

4、又因发生灾异,寻访那些隐居不仕的高士,重视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的察举

5、是否,在你的青春里,也有一个寂寞的人,在人群之中将你的所有悉心收藏?是否,也有一双你从未察举的眼,跟随着你,让你就这么轻易,将他所有关于青春的回忆霸占?田维

6、周代选士制、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官人制是考试制度的起源阶段。

7、周代选士制、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官人制是考试制度的起源阶段。隋唐开始实行科举考试。

8、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

9、在仙山一番历练后,子龙认识了不少朋友也收编了一杆匪寇,经郡丞通过察举将其定为‘孝悌力田和荐举勇武之士’入军为官。

10、关于你方油管察举的询价,我们很高兴通知你们,通过我们反复的努力,厂房已同意供应100套。

11、察举法虽然法限严格,仍存在诸多舞弊现象。

12、刘宏沉吟道,对于目前仍以察举选官为主的帝国来说,还不到推行科举的时候,这些官宦人家的子弟就是帝国今后的栋梁,不能任由他们飞鹰走马地在家荒废掉。

13、察举是当时最主要的选官方式之一,与察举的对比能了解各自在选官体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