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

词语解释
物我[ wù wǒ ]
⒈ 彼此,外物与己身。
引证解释
⒈ 彼此,外物与己身。
引《列子·杨朱》:“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孔 门之乐,不拘物我,相与少叙,料无不可。”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是没有物我的区分,没有国族的界别。”
分字解释
※ "物我"的意思解释、物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那时人们进入大观园,就像今天的人们进入网络一样,立即会“物我两忘”。
2、意象是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物我融一”的情志。
3、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源造化融合为一,达物我两忘之境,方能 心手相应 ,意到笔随,臻于化境。
4、看着刘大婶已经进入神游物外、物我两忘的境界,口角春风,春风化雨,一时间“难得返自然”。
5、歌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开阔,神游情动。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物我两忘,物我相融。
7、“物化”使主体超越自我而主客一体不分,主体在物我不分的审美状态中,潜入对象的内部世界,从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透彻把握.
8、张海先生理性地把握人生、对待工作、从事艺术,但当他一但秉笔濡墨,面对一张宣纸的时候,他会物我皆忘,返虚入浑。
9、柳川回到院子,在确认四周夜深人静后,便悄悄静坐在聚灵古树下,很快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沉侵在一片茫茫灵识中。
10、道家打坐入定,是一门修持的学问,要专心一志,心无杂念,能入物我两忘之境……
11、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源造化融合为一,达物我两忘之境,方能心手相应,意到笔随,臻于化境。
12、星无极眼睛微闭,他陷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此时整个东洲的天空却悄悄发生着一场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
13、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高山无语。深潭无波。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不是平庸之平,也非淡而无味之淡,而是素净质朴,宁静深沉,是深邃的执着,是内心的祥和,是深入的淡定,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李国文
14、徜徉在金沙滩,碧波涌涌人头涌涌,眼前的景色无疑会把你融化在海的怀中,让你陶醉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即使弄一身沙子,一个浪头卷过来,沙子瞬间就被冲洗地无影无踪,清清爽爽。
15、西方的移情注重的是自我,所体现出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而中国古代的移情注重的是物我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16、一丝清明从物我两忘的意境中复苏,萧秋屏息内视,只见体内的沛然之力汹涌澎湃,生生不息,聚顶贯气大法竟然突破了第一重天,进入了第四层的境界。
17、他提到音乐能够给人“心无旁骛,物我两忘”的体验,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福流”概念。
18、“我搞艺术史的时候体会不到物我两忘,”伊尔·库斯说。“我讨厌写作。”其他人耐心地听着。“我搞数学的时候才会进入那种状态”她说。
19、在理想的星空下仰望,在真理的幽巷里漫步,在哲学的藤蔓上攀缘,李荒早已物我两忘,唯有信仰弥坚。
20、这说的就是一种忘我之境,物我两忘、宠辱皆忘,有一种乐在其中、心无旁骛的专注,有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在的胸襟。
相关词语
- wù yāo物妖
- yī wù衣物
- zuò wù作物
- cái wù财物
- hé wù何物
- shēng wù生物
- wù zhèng物证
- wù lǐ物理
- wù tú物图
- cū wù粗物
- dòng wù动物
- wù wù物物
- wù zhì物质
- chǒng wù宠物
- yóu wù尤物
- wù xióng物雄
- yǐ wù yì wù以物易物
- wù yù物欲
- bó wù舶物
- bù wù不物
- pō wǒ颇我
- zhī wǒ zuì wǒ知我最我
- wǒ zán我咱
- wǒ màn我慢
- fàng fēi zì wǒ放飞自我
- wù wàng wǒ勿忘我
- jiǎ wǒ假我
- wǒ shì māo我是猫
- zhēn wǒ真我
- wǒ sù wǒ xíng我素我行
- èr wú wǒ二无我
- wǒ xīn tǎn dàng我心坦荡
- lǎo wǒ老我
- zì wǒ zhī jué自我知觉
- wǒ shī qín我师禽
- wǒ mìng zài wǒ我命在我
- wǒ xíng我行
- wǒ sī我思
- zì wǒ jiē lù自我揭露
- zì wǒ chóng bài自我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