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词语解释
植物[ zhí wù ]
⒈ 构成植物界为数众多的任何有机体,其典型的特征有:无自身移动性的运动能力,不具有迅速运动反应力;缺乏明显的神经和感觉器官(虽然具有特别的刺激反应的指示感应);具有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有一个特有的营养系统,即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而无需直接吸收有机营养物质和表现出有性与无性世代交替的明显趋向。
例故植物中之。——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曰植物。——蔡元培《图画》
英plant;
引证解释
⒈ 百谷草木等的总称。为生物的一大类。这类生物的细胞多具有细胞壁。一般有叶绿素,多以无机物为养料,没有神经,没有感觉。
引《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皁物,其民毛而方。”
汉 张衡 《西京赋》:“植物斯生,动物斯止。”
宋 梅尧臣 《和王景彝咏薜荔》:“植物有薜荔,足物有蜥蜴,固知不同类,亦各善缘壁。”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象鼻莲(仙人掌一类植物)多半是盆栽。”
国语辞典
植物[ zhí wù ]
⒈ 百谷草木的总称。为有机物之一,其细胞具有细胞壁,大部分内含叶绿素,可行光合作用,摄取光、水等无机物转化成养分。植物通常固定于一处,种子可藉水、风、人等外力带至各地繁殖。其种类繁多,至少有三十五万种,约可分为草本、木本、藻类、苔藓、菌类等五大类别。
英语plant, vegetation, CL:種|种[zhong3]
德语Pflanze (Bio)
法语plante
分字解释
※ "植物"的意思解释、植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蒸散发既包括从地表和植物表面的水分蒸发,也包括通过植物表面和植物体内的水分蒸散。
2、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
3、, 沼泽地是纤维植物、药用植物、蜜源植物的天然宝库,是珍贵鸟类、鱼类栖息、繁殖和育肥的良好场所。
4、衡水湖湿地植物群落包括:水生植物群落、湿地滩涂植物群落及陆生植物群落。
5、该字典描述的植物大部分来自高山,我们可以在北美岩石花园学会的种子列表中,高山植物苗圃目录和高山植物参考文献中找到这些植物。
6、植物能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对另一植物产生影响,这就是植物间的相生相克现象。
7、绝大多数植物为风媒植物,根蘖能力很强。植物群落分为4个群系、9个群丛。
8、植物单根抗拉特性是植物根系生物力学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植物根系固土作用的基础。
9、中华蚊母,我国特有植物,虽暂时没被列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但它对研究消落带植物,解决消落带生态治理问题以及用于景观植物都具有重要价值。
10、这种植物,俗称颠茄或致命的茄属植物,属于茄科植物。
11、生活型为多年生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生态型为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两种类型。
12、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下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植物生活型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地面芽植物或一年生植物居多。
13、色彩植物作为园林植物重要的组成部分,能补充常绿植物的不足,丰富城市色彩。
14、他断定,豌豆植物带有遗传因子,父辈植物将这些因子传给子代植物。
15、深入了解寄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对有害寄生植物的防除和有益寄生植物的利用有重要价值。
16、沼泽地是纤维植物、药用植物、蜜源植物的天然宝库,是珍贵鸟类、鱼类栖息、繁殖和育肥的良好场所。
17、初步调查统计共有88科2 39种,其中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6种,被子植物2 2 9种,这些农药植物均具有杀虫作用。
18、为害的寄主植物有观赏树木、宿根园林植物、木本花卉植物、地被植物及多浆植物等。
19、再者,客厅里摆设观赏用植物时,须避免尖尖的、多角的植物,如麟凤兰、棕榈等尖形叶植物,而应摆放圆形观叶植物。
20、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对氧化还原内环境的调节能力以及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与植物的胁迫耐受力密切相关。
相关词语
- zhí yì植义
- dìng zhí定植
- zhí tǔ植土
- hè zhí鹤植
- zhí shù植树
- zhí biǎo植表
- zhí yè植业
- lín zhí林植
- dòng zhí动植
- zhí zhàng植杖
- kěn zhí垦植
- zhí gù植固
- zhí xī植锡
- liè zhí列植
- zhí zhì植治
- yǎn zhí偃植
- zhí zhí植植
- qiáng zhí强植
- zhí yán植言
- fán zhí蕃植
- bù wù不物
- yǐ wù yì wù以物易物
- wù tǔ物土
- wù xìng物性
- zhī wù织物
- zhí wù植物
- ào wù傲物
- shēng wù生物
- kān wù刊物
- bó wù舶物
- niàn wù念物
- guài wù怪物
- bǐ wù比物
- gǔ wù谷物
- lǐ wù礼物
- ài wù爱物
- huò wù货物
- wù lǐ物理
- wàn wù万物
- xìn wù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