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àoshí

庙食


拼音miào shí
注音ㄇ一ㄠˋ ㄕˊ

繁体廟食

庙食

词语解释

庙食[ miào shí ]

⒈  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

引证解释

⒈  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

《史记·滑稽列传》:“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能信於 南海 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
元 傅若金 《题张齐公祠》诗:“自古英雄须庙食,精灵何待《楚词》招。”

国语辞典

庙食[ miào shí ]

⒈  有功者死后祀之于庙,称为「庙食」。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

分字解释


※ "庙食"的意思解释、庙食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

2、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王峰之界石,庙食一方。

3、黄公师浩,封侯万里,庙食百世,赠封三朝五百年,尊为武陵广惠灵佑显应昭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