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

词语解释
伐罪[ fá zuì ]
⒈ 讨伐有罪的人。
例吊民伐罪。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
吊民洛汭,伐罪秦中。——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英uprising; attack the tyrant and relieve the people of their sufferings;
引证解释
⒈ 讨伐有罪者。
引《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
晋 潘岳 《西征赋》:“当 光武 之蒙尘,致王诛于 赤眉,异 奉辞伐罪。”
唐 韩愈 《猫相乳》:“北平王 牧人以康,伐罪以平。”
国语辞典
伐罪[ fā zuì ]
⒈ 讨伐有罪。
引《文选·潘岳·西征赋》:「当光武之蒙尘,致王诛于赤眉,异奉辞以伐罪,初垂翅于回谿。」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近征讨
分字解释
※ "伐罪"的意思解释、伐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
2、城降三日,吏民从服,孩儿老母,人口万数,一旦纵兵放火,居心何忍?汝系宗室子孙,尝居吏职,奈何亦为此残虐?仰视天,俯视地,未必相容,大非朕伐罪吊民的初意呢!
3、今孤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谁敢不服?
4、子牙不久东征,吊民伐罪,独夫授首,又谁能挽此愆尤也!
5、今大王行吊民伐罪之师,正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
6、吾虽以顺讨逆,奉辞伐罪,但弱小在强大之间,恐无天命,卿不闻之也?
7、他们认为拯民于水火之中,吊民伐罪,为仁政开辟道路的战争是正义的,是“诛”违背仁义道德不义之事的正义之举。
8、*弯动乱已有很久,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等刁民正是抓住一些贪官污吏的弱点,抵瑕蹈隙,打起吊民伐罪的旗号闹事的。
9、楚王欲集结重兵,吊民伐罪以吞三国。
10、即或吊民伐罪、镇压不臣,大军征战亦可因此而得邮路之便利,迅速调遣。
11、解放前,他在中学教书,对校长一贯奉辞伐罪,但最后还是被解聘了。
12、朕顺天应时,吊民伐罪,锐师席卷,永清海内。
13、明面上的大义是——曹操东征徐州,是奉天子明诏,伸张大义,铲除凶逆,吊民伐罪。
14、为救万民,吾奉天命,吊民伐罪,所到之处,人民拥护,焚香相迎。
15、北伐中原,吊民伐罪,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乃国父未竞之事业。
16、去岁朐山大歼丑类,宜为京观,用旌武功;但伐罪吊民,皇王盛轨,掩骼埋胔,仁者用心。
17、于是,这老先生写了篇骈体文,咿咿呀呀的,满是“仁义之兵,吊民伐罪”之类的好话,大家觉得水平挺高,就送上来了。
18、天下尽已归周,纣王亡在旦夕,何况你这弹丸之地,敢抗拒吊民伐罪之师!
19、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
20、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相关词语
- dào fá盗伐
- fá mù伐木
- láo fá劳伐
- bù fá不伐
- fá bīng伐冰
- kè fá克伐
- gōng fá功伐
- fá móu伐谋
- diào fá吊伐
- fá shān伐山
- fá mìng伐命
- rǎng fá攘伐
- fá zhǐ伐枳
- fá rén伐人
- méng fá蒙伐
- bǐ fá笔伐
- xiè fá燮伐
- fá guó伐国
- yōng fá庸伐
- fá qǔ伐取
- jià zuì驾罪
- dǐ zuì抵罪
- zuì è罪恶
- yǒu zuì有罪
- zuì qíng罪情
- zuì míng罪名
- fú zuì服罪
- dāng zuì当罪
- dì zuì第罪
- huó zuì活罪
- chū zuì出罪
- dài zuì戴罪
- pì zuì辟罪
- àn zuì案罪
- zuì xìn罪衅
- diāo zuì刁罪
- zuò zuì坐罪
- zuì guò罪过
- jiàn zuì见罪
- zhèng zuì正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