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驳

词语解释
封驳[ fēng bó ]
⒈ 见“封驳”。
引证解释
⒈ 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 汉 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 西汉 哀帝 益封 董贤,丞相 王嘉 “封还詔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 东汉 明帝 时, 锺离意 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諫争,数封还詔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 唐 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 五代 废。 宋 太宗 时复 唐 旧制。 明 罢门下省长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 清 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参阅《唐六典·门下省》。参见“封还”。
引唐 白居易 《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於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
宋 司马光 《乞合两省为一札子》:“盖以中书出詔令,门下掌封駮,日有争论,纷紜不决,故使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唐 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封驳》:“明 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駮之任。”
分字解释
※ "封驳"的意思解释、封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
2、封驳的目的在于追救缺失,防患于未然,而封还诏敕并加以驳正则是其最主要的方式。
3、给事中具有封驳之权,“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即将诏书驳回去。
4、就如这次你上书一事,不过要免几个乱民的死罪而已,史可法等阁臣居然将朕的批红封驳,分明是侍功而骄,给朕下马威来着。
相关词语
- xìn fēng信封
- bǎi fēng百封
- fù fēng副封
- fēng xǐ封玺
- fēng gài封盖
- fù fēng附封
- cái fēng裁封
- bó fēng伯封
- fēng yù封隩
- fēng xíng封行
- fēng xī封锡
- cè fēng册封
- kāi fēng开封
- é fēng蛾封
- fēng wēng封翁
- fēng zhuāng封桩
- fēng téng封縢
- fēng yuè封岳
- biē fēng鳖封
- fēng suǒ封锁
- bó luò驳落
- bó yì驳议
- bó xiá驳瑕
- bó kān驳勘
- bó xiǎn驳藓
- chì bó斥驳
- bó luò驳跞
- bó jié驳诘
- chì bó赤驳
- bó gū驳估
- bó cǎi驳彩
- bó dàn驳弹
- bó chì驳饬
- bó luàn驳乱
- bó dǎo驳倒
- bó fàng驳放
- bó biàn驳辨
- bó jùn驳骏
- bó róu驳糅
- bó rǒng驳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