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


拼音fǎ dù
注音ㄈㄚˇ ㄉㄨˋ


法度

词语解释

法度[ fǎ dù ]

⒈  法律制度。

law;

⒉  规矩,行为的准则。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汉·贾谊《过秦论》

moral standard;

引证解释

⒈  法令制度。

《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仁宗皇帝 守成,皆遵先朝法度。”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南唐 法度,凡官府破耗军粮至三百石者,即行处斩。”
茅盾 《宿莽·大泽乡》:“始皇帝 宾天后,法度就乱了。”

⒉  特指度量衡制度。

《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汉书·律历志上》:“审法度。”
颜师古 注:“法度,丈尺也。”
《秦併六国平话》卷下:“﹝ 始皇 ﹞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杰於 咸阳,约十三万户。”

⒊  规范;规矩。

《管子·中匡》:“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不识其何故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 子厚 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徐敦立 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砖塔铭》:“可见古人用笔,一挑一趯,皆有法度可寻也。”
徐迟 《牡丹》三:“一个女人有了她自己的爱情是犯了罪的。法度开始拘束她了。”

⒋  格式。

晋 挚虞 《会朝堂五辂制度议》:“诸车之合於法度可以示训者,则輅为名。”
《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司马懿 见了木牛流马,必然仿我法度,一样製造。”

⒌  办法,方法。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 又问道:‘还有甚么法度害我?’”
《水浒传》第七六回:“下官到彼,见机而作,自有法度。”

国语辞典

法度[ fǎ dù ]

⒈  法律和制度。

《书经·大禹谟》:「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
《三国演义·第九七回》:「魏国法度,兄所知也。吾受国恩,但有死而已。」

⒉  典型、模范。

《管子·中匡》:「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

⒊  法式。

《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孔明曰:『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必然倣我法度,一样制造。那时我又有计策。』」

法式

⒋  方法。

《水浒传·第七四回》:「你休笑我!我自有法度教你们大笑一场。」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我著金陵太守韩熙载看他一言一动,略有纤毫破绽,便报与我知道,自有制他的法度。」

英语(a)​ law

法语(une)​ loi

分字解释


※ "法度"的意思解释、法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罢黜百家之后,“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2、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

3、我从今不吃烟火食水了,每天要你献果物一次,供我日用;更要遵吾法度,速斩淫根,永归正道。

4、他们仍旧试探悖逆至高的神,不守他的法度

5、天下苍生何轨则?三般法度礼义廉。

6、书法体文如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百书不一,尤篆、隶、草、行、楷五体重在“法度”。

7、法度员有一种偏向,他想模仿每一种可能的营业事实,而不是营业所须要的特定景象。

8、迷兮复惘兮,吾志悯然却决然,法度无犹豫。土方岁三

9、可惜这小子还是嫩了点,祖宗法度变与不变关乎天下大运,非此即彼,哪有能两面讨好的事情?

10、而商鞅变法,内立法度,强化耕织,修守战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我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1、宁可在法度外灭亡,不在法度中生存。沈从文

12、他的牡丹画,水色淋漓,笔墨酣畅,沉着厚重,可谓“奔放处不失法度,精微处不失气魄”,无处不凸显牡丹的灵性。

13、天花、彩画、匾联、壁藏、字画、灯具、幡幢、炉鼎等点缀其间,气派法度油然而生。

14、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轻易推许古人.

15、对于外启搁加速了人国经济收展的法度

16、良史所书,盖取其狂狷一介,论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为也。

17、他的画韵味空灵、法度谨严、神采飘逸而有含蓄朦胧的意趣。

18、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苏辙

19、但嗓子共鸣极好,节奏感亦佳,感情也浓洌,连咬字吐句都很有法度

20、荀子肯定了性本恶之人在礼义法度等外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不断弃恶从善、积善成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