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ī hái yì zǐ
注音ㄒ一 ㄏㄞˊ 一ˋ ㄗˇ
成语解释
析骸易子
词性成语
⒈ 拆尸骨为炊,交换孩子而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
⒈ 拆尸骨为炊,交换孩子而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参见“析骸以爨”。
引《后汉书·来歙传》:“昔 宋 执 楚 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祸。”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或流血漂櫓,积尸筑京;或坑降万计,析骸易子。”
《胭脂血弹词》第八回:“援救无人,困守孤城血泪喷。析骸易子民无怨,一志同仁。”
⒈ 形容天灾人祸时,绝粮断炊的惨况。参见「易子析骸」条。
引《抱朴子·内篇·明本》:「或流血漂橹,积尸筑京,或刑坑降万计,析骸易子。」
《魏书·卷一八·太武五王传·广阳王建传》:「前留元标据于盛乐,后被重围,析骸易子,倒悬一隅,婴城二载。」
1、前留元标据于盛乐,后被重围,析骸易子,倒悬一隅,婴城二载。
2、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待强援,绰有余力。
3、于是相聚萑蒲,胃毛而起,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
4、宋人“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何其残忍,然而其过在楚不在宋。我们要知道,即使冷战也是战。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思想渗透,弱势被强势包围,没有安全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一句话,大道理管着小道理。李零
5、如果从饥饿上说,那就通了,在中国的历史上,逢到大灾荒年,人相食,甚至析骸以爨,易子而食,这都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