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o hái
注音ㄅㄠˋ ㄏㄞˊ
⒈ 暴露尸骸。
⒉ 指暴露的尸骸。
⒈ 暴露尸骸。
引《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则臣请輓尸车而寄之于国门外宇溜之下……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
《新唐书·姚崇传》:“夫厚葬之家流于俗,以奢靡为孝,令死者戮尸暴骸,可不痛哉!”
清 袁枚 《新齐谐·梁朝古冢》:“暴骸之事近矣,不能无愁。”
⒉ 指暴露的尸骸。
引《新唐书·僖宗纪》:“﹝ 乾符 三年﹞三月,葬暴骸。”
1、涉血属肠,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盈场。
2、知土地之宜,习险隘之利,明奇正之变,察行陈解赎之数,维枹绾而鼓之,白刃合,流矢接,涉血属肠,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盈场,乃以决胜,此用兵之下也。
3、二年正月壬午,以关内旱,求直谏,停不急之务,宽系囚,祠名山大川,葬暴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