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余

词语解释
刑余[ xíng yú ]
⒈ 受过肉刑;判过刑。
⒉ 指受过肉刑的人。
⒊ 指阉人。即受过宫刑的人。
⒋ 南朝宋颜延之骂和尚慧琳为刑馀。古代有髡刑,而和尚必须剃光头,故称为“刑余”。
引证解释
⒈ 受过肉刑;判过刑。
引《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刑餘之人,何事乃敢乞饮长者!”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 欲将 孙臏,臏 辞谢曰:‘刑餘之人不可。’”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三年》:“朱勔 父子,本刑餘小人。”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李白是经历了长流 夜郎 的刑馀之人。”
⒉ 指受过肉刑的人。
引《逸周书·大明武》:“六刑餘。”
孔晁 注:“刑餘,赦徒。”
⒊ 指阉人。即受过宫刑的人。
引《韩非子·亡徵》:“女子用国,刑餘用事者,可亡也。”
《魏书·抱老寿传》:“丐乞刑餘之家,覆养阉人之室。”
⒋ 南朝 宋 颜延之 骂和尚 慧琳 为刑馀。古代有髡刑,而和尚必须剃光头,故称为“刑餘”。 《宋书·颜延之传》:“时沙门释 慧琳,以才学为 太祖 所赏爱,每召见,常升独榻。
引延之 甚疾焉,因醉白上曰:‘……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餘居之。’”
国语辞典
刑余[ xíng yú ]
⒈ 宦官。
引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以刑余为腹心,招群奸为子弟。」
⒉ 被赦的犯人。
引《逸周书·卷二·大明武》:「六刑余。」
晋·孔晁·注:「刑余,赦徒。」
⒊ 受过刑罚而致身体不全的人。
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刑余戳民,不敢服丝元?乘马。」
分字解释
※ "刑余"的意思解释、刑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去弹指峰的车上,茅哥哥给凤英和琶娉讲解了“刑余之人”的历史故事。
2、宦官大都出身于门第低的家庭,本人又是刑余之人,没有什么声望和社会地位,可是他们对于权势、财富的欲望却十分炽烈。
3、如今,我率领义兵,号召诸侯共同讨伐你这个奸贼,像英布这种刑余之人都痛心你的罪状,公然征讨你,你哪里有资格向我挑战呢?
4、咱家已是刑余之人,如何做皇帝,统万民?
5、或许有人会说,太监,刑余之人,何足道哉?的确,太监因为其生理上的缺陷,加上影视作品的丑化,成为阴阳怪气、阴险邪恶的代名词,为人们所不齿。
6、咱家不过是刑余之人,哪里有什么妙法,比不上严大人修仙悟道,几天来是更加出尘了。
7、古诗文中一些人物姓名的称谓相当特殊,归结起来大致有五种类型:假设之名、刑余之名、割裂人名、行第相称和身份相称。
相关词语
- liú xíng流刑
- qiào xíng峭刑
- kē xíng科刑
- diǎn xíng典刑
- lǐ xíng理刑
- fǔ xíng甫刑
- qiū xíng秋刑
- cuò xíng错刑
- biàn xíng变刑
- cóng xíng从刑
- guò xíng过刑
- yǐ xíng qù xíng以刑去刑
- diàn xíng电刑
- cháng xíng常刑
- jiǎo xíng绞刑
- sòng xíng讼刑
- běn xíng本刑
- dé xíng德刑
- fú xíng伏刑
- fú xíng服刑
- wú yú无余
- yú shù余束
- sān yú三余
- lù yú戮余
- biān yú编余
- cháng yú长余
- yè yú业余
- hào yú耗余
- kè yú课余
- jié yú劫余
- yǒu yú有余
- qióng yú穷余
- bó yú伯余
- yú shuì余睡
- fú yú扶余
- yú qián余钱
- fù yú副余
- jī yú畸余
- guān yú关余
- mèng yú梦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