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三余


拼音sān yú
注音ㄙㄢ ㄩˊ

繁体三餘

三余

词语解释

三余[ sān yú ]

⒈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

⒉  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引证解释

⒈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 时大司农 弘农、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遇 言:‘﹝读书﹞当以三餘。’或问三餘之意。

遇 言‘冬者岁之餘,夜者日之餘,阴雨者时之餘也’。”
后以“三餘”泛指空闲时间。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余尝以三餘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宋 苏轼 《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诗:“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餘。”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男儿事业在三餘,学就须乘駟马车。”
柳亚子 《书赠张镜潭》诗:“最是 津南 人物美,三冬图史伴三餘。”

⒉  指 余干、余姚、余杭 三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汉 末童謡云:‘天子当兴东南三 餘 之间。’”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三馀》:“餘干、餘姚、餘杭。”

国语辞典

三余[ sān yú ]

⒈  原为三国魏董遇教导学生充分用来读书的三个余暇时间:冬、夜、阴。典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后泛指闲暇时间。

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序〉:「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分字解释


※ "三余"的意思解释、三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此女子虽不似少女般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却又是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的另一番美丽。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桥头二月初。

3、海晏镇协作村通三余竖河南岸栽的是600棵银杏,北岸植的是20亩湖桑,绿意盎然。

4、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

5、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6、古人读书三余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7、假如你与众不同,接受它。不要害怕尝试你自己的时尚。(更多美文尽在三余读书网)。

8、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9、讨论了不同控制律的双、三余度控制器的形式,为多余度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提供了新手段。

10、何处有嫉妒分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更多美文尽在三余读书网)。

11、想来也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总比“好大一盘糖醋鱼,肉香味美骨头酥”要好听一些。

12、对研究的三余度伺服控制系统的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被控对象的线性化数学模型。

13、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更多美文尽在三余读书网)。

14、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循经方,耄及之年,竞三余而勤药铒。

15、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6、借助比较监控、传感器自监控、通道内自监控等其它监控方法,对三余度数字式系统有效地实现了二次故障工作、三次故障安全。

17、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18、三余,人生快乐之所在也,冬日映雪读书,夜晚挑灯临帖,雨时听琴研墨,快哉乐哉!每每从江南回到北京,每每人在旅途,我眼前总会亮起三余堂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