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词语解释
杂记[ zá jì ]
⒈ 记载杂项的笔记;零碎的笔记。
英jottings; notes;
⒉ 写风景、琐事、感想等的一种文体。
英miscellanies (as a type of literature);
引证解释
⒈ 混杂记录。
引《礼记·杂记》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郑玄 曰:“杂记者,以其杂记诸侯及士之丧事。”
孙希旦 集解:“此篇所记,有与《小记》相似者,有与《大记》相似者,又有非丧事而亦记之者,以其所记者杂,故曰《杂记》。”
⒉ 亦作“杂纪”。指正史以外的史料,其中包括记载异闻逸事等笔记。
引《旧唐书·经籍志上》:“乙部为史,其类十有三……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修志十议》:“凡事属琐屑,而不可或遗者……当於正传之后,用杂著体,零星纪录,或名外编,或名杂记,另成一体。”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史传之外,别有託传,始 东方朔 ;有行状,始 胡翰。碑誌杂记,皆其遗裔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历史上都写着 中国 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
⒊ 文体的一种。题材多样,以记叙风景、琐事、感想为主。
引薛凤昌 《文体论·杂记体》:“杂记一体,所包甚广。凡濬渠筑塘,以及祠宇亭臺,登山涉水,游讌觴咏,金石书画古器物之考订,宦情隐德,遗闻軼事之叙述,皆记也。或施之刻石,则近于碑记;或侈为考据,又近于序跋;虽综名为记,其体不一,是诚杂也。”
国语辞典
杂记[ zá jì ]
⒈ 文体名。记载琐事、器物、山水等杂事。
⒉ 琐碎的笔记。
例如:「生活杂记」。
⒊ 礼记篇名。
引《礼记·杂记》唐·孔颖达·正义:「按郑目录云,名曰杂记者,以其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此于别录属丧服,分为上下,义与曲礼檀弓分别不殊也。」
分字解释
※ "杂记"的意思解释、杂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打开电脑, 就急迫地想写下心情杂记。
2、打开电脑,就急迫地想写下心情杂记.
3、随笔、笔谈、笔录、笔丛、偶笔、闲笔、杂记、琐记、漫记、日记、纪闻、纪谈,等等。
4、贵州历代撰作的史学著述,广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稗史、政书奏议、家传谱牒等各种体裁。
5、写旅途杂记的时候,不要“马不停蹄”,应采用多段的形式。
6、秋天,仍然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本月生活杂记。
7、汉代的杂赋包括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赋,也包括箴言类的杂记作品以及描写日常动植物而无关讽谏的小赋。
8、据记载,他还著有《弁言实业杂记》《寡过堂日记》《惜阴轩诗话》等,可惜今天遗失了。
9、几乎所有的杂记都是关于穷人和性的.
10、“题跋”是附于一定载体之后的杂记散文.
11、惟所作杂记,尚未成书,其间琐事,时或可采,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又惜其一归彼法,百事无成,徒以此无关著述之词,存其名字也。
12、这是一段由我们背背包旅游的片段剪辑成的音乐杂记.
13、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道释各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
14、我们去观看杂记表演,好吗?
15、本文系统考察了《板桥杂记》的各种刊本与流传过程。
16、杂记文不管是山水游记还是台阁名胜记都写得清新隽永、灵动秀美,勾勒出一幅幅风景优美的艺术画卷;
17、根本性的原因,中国画的精髓是要靠旧学(狭义指历代诗赋随笔杂记逸史)的宽厚功底来滋养的。
18、自然,诸私史也是《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的重要史料来源。
19、本文将《西京杂记》中科技史的全部内容按照科技史的观点进行了分类,并进一步对有关机械、物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20、其内容则是五花八门,有历史掌故、遗闻轶事、文艺随笔、人物评论、科学小品、志怪杂录、读书杂记等。
相关词语
- zá bǐ杂笔
- cáo cáo zá zá嘈嘈杂杂
- zá hé杂合
- zá huán杂环
- zá fú杂服
- jī zá鸡杂
- fēn zá纷杂
- zá xùn杂讯
- zá cǎo杂草
- zá huà杂化
- fēn zá氛杂
- jiāo zá交杂
- rǒng zá冗杂
- huì zá秽杂
- zá chuán杂传
- cáo zá嘈杂
- chān zá搀杂
- zá huì杂会
- cū zá粗杂
- zá qī zá bā杂七杂八
- shǒu jì手记
- jì dié记谍
- rì jì日记
- hēi jì嘿记
- fù jì腹记
- hòu jì后记
- bǔ jì补记
- jì chéng记乘
- fú jì浮记
- jì shì记事
- dǔ jì睹记
- dì jì帝记
- fù jì附记
- jì bié记别
- jì cáo记曹
- jì cún记存
- jì dié记牒
- biāo jì标记
- bái jì白记
- jì dòng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