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执仗的成语故事


明火执仗

拼音míng huǒ zhí zhàng

基本解释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暂未找到成语明火执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明火执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简能而任 《旧唐书·魏征传》:“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冬日夏云 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马牛襟裾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染旧作新 宋·李斠《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鸮心鹂舌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2回:“这绍闻当不住鸮心鹂舌的话。”
更若役
屏气不息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
复餗之忧
留落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