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自为的成语故事

拼音xíng yán zì wéi
基本解释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暂未找到成语行言自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行言自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和衷共济 | 《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
膏腴之地 | 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面如死灰 | 《淮南子 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
旗开马到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
蹑足附耳 | 《史记 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
采及葑菲 | 《诗经·国风·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
一时半晌 |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 |
痒磨树者 | |
鲁文在手 | |
蓄锐养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