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寒门的成语故事


白屋寒门

拼音bái wū hán mén

基本解释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出处元 高文秀《琗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穷困,身居在白屋寒门。”


暂未找到成语白屋寒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白屋寒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俗不可耐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灰头草面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移祸于人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移祸于人,此井又是官井,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
道高魔重 陶牧《七夕和儆庐仍用征字韵》:“道高魔重文驱疟,海涸桑枯路未平。”
洞烛其奸 《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存亡续绝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
一之为甚 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柱石之坚
斩荆披棘 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吐蕃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蕃育子孙至数百万。”
辞顺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