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儒生的成语故事


白面儒生

拼音bái miàn rú shēng

基本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暂未找到成语白面儒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白面儒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勇猛直前 宋·朱熹《答刘智夫书》:“若勇猛直前,便以头目脑髓布施,亦无不可也。”
不费之惠 《二刻折案惊奇》卷十:“那时是白得来的东西,左右是不费之惠,料然决不怠慢了我们。”
人心如面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高攀不上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你们钟府上是做官的仕宦之家,我们做买卖的,恐怕高攀不上吧?”
密意幽悰 元·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助人笑口欢容,几多密意幽悰。”
弥患无形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现在外国人已无话说,足见他能够弥患无形,办事切实。”
应图受箓 《旧唐书·礼仪志》:“物极而复,天祚我唐,武、文二后,应图受箓。”
家絃户诵
学如不及
不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