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儒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详细解释
出处《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基础信息
拼音bái miàn rú shēng
注音ㄅㄞˊ ㄇ一ㄢˋ ㄖㄨˊ ㄕㄥ
繁体白靣儒生
感情白面儒生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同“白面书生”。
近义词白面书生、白面儒冠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进退裕如(意思解释)
- 如梦初醒(意思解释)
- 一语道破(意思解释)
- 怒不可遏(意思解释)
- 斗米尺布(意思解释)
- 调查研究(意思解释)
- 身名俱灭(意思解释)
- 卑之无甚高论(意思解释)
- 事不过三(意思解释)
- 二次三番(意思解释)
- 弥天大罪(意思解释)
- 楚腰蛴领(意思解释)
- 辙环天下(意思解释)
- 夯雀先飞(意思解释)
- 改过作新(意思解释)
- 一时权宜(意思解释)
- 箕山之风(意思解释)
- 伯虑愁眠(意思解释)
- 没仁没义(意思解释)
- 不瞽不聋(意思解释)
- 忽隐忽现(意思解释)
- 苦绷苦拽(意思解释)
- 旁岐曲径(意思解释)
- 猝然长逝(意思解释)
- 三侯之章(意思解释)
- 朦朦忪忪(意思解释)
- 根菜壶酒(意思解释)
- 浣花草堂(意思解释)
※ 白面儒生的意思解释、白面儒生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士饱马腾 |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
素餐尸位 | 素餐:白吃饭;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
布衣黔首 | 布衣:称呼平民;黔首:战国及秦代称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
随方就圆 |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
杀衣缩食 | 犹节衣缩食。 |
曲曲弯弯 | 形容很多曲弯之处。 |
尽其所能 | 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
推燥居湿 | 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 |
举止不凡 |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
心问口,口问心 | 指内心反复思量,自问自答。 |
采兰赠芍 | 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
呼天抢地 |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
一虎不河 |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
针针丛棘 | 针针:形容荆棘的刺尖锐如针。在带着像针一样尖刺的一丛丛的荆棘下面,形容环境恶劣。 |
骑驴索句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
再实之木根必伤 |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
与民同乐 |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喜怒不形于色 |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
大车以载 |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
封疆大吏 | 封疆:疆界;大吏:大官。指疆域之内的首要官员。 |
岳峙渊渟 | 见“岳镇渊渟”。 |
郑卫之曲 |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
怜贫恤苦 | 怜:哀怜,同情;恤:体恤,周济。同情周济贫苦的人。 |
永垂千古 | 垂:流传后世。永远流传于后世。 |
宿夕之忧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
山情水意 | 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
富贵尊荣 | 旧时形容有钱有势,门庭显赫。 |
德被四方 | 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