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的成语故事


拍案而起

拼音pāi àn ér qǐ

基本解释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暂未找到成语拍案而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拍案而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出处进退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浑浑噩噩 汉 扬雄《法言 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励志竭精 《汉书·梅福传》:“定以天下布衣励志竭精,以赴延阙。”
疑神疑鬼 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虎落平阳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恶衣菲食 《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砥廉峻隅 明·唐顺之《方砚铭》:“汝之守,足以砥廉峻隅,而不刓于顽也。”
怡性养神 明·李贽《读书乐》:“束书不观,吾何以欢?怡性养神,正在此间。”
握管怀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