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语故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基本解释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暂未找到成语置之死地而后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置之死地而后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罄竹难书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手眼通天 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鼠入牛角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奈何吾子孙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势当渐小尔!”
大红大紫 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时移世变 唐 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
何足道哉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语·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
分星掰两 元·孟汉卿《魔合罗》:“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掰两,责状招实。”
百无所忌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药成之后,百无所忌。”
聚沙之年 唐·于志宁《大唐西域记序》:“奇阙之岁,霞轩月举;聚沙之年,兰薰桂馥。”
送佛到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