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同年而语同年而语的意思
tóngniánér

同年而语



同年而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相提并论。

详细解释

相提并论。《文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苏轼〈书蒲永昇画后〉:「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昇同年而语也。」也作「同日而言」、「同日而语」。

同年而语[tóngniánéryǔ]

    修订本参考资料:相提并论。

    文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苏轼˙书蒲永昇画后: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昇同年而语也。亦作同日而言?同日而语。

    百科解释把不同的两个人或两件事物放在同一时间,不加区别地相提并论。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例子梁启超《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然正以权限严明故,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权,非他种政体可同年而语。”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nián ér yǔ

    注音ㄊㄨㄥˊ ㄋ一ㄢˊ ㄦˊ ㄩˇ

    繁体同年而語

    感情同年而语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同日而语、同日而言、同年而校

    英语to name in the same day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同年而语的意思解释、同年而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杀鸡取卵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随随便便 不多加斟酌,怎么方便就怎么做。
寻花问柳 随意漫游;玩赏春景。也比喻男子引诱玩弄妇女;特指宿娼狎妓。寻:探访。
肥遁鸣高 退隐避世,自以为清高。
慕名而来 指仰慕名声而来。
出手得卢 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八花九裂 裂:分裂。形容漏洞百出,缝隙很多。
眼中钉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如锥画沙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以规为瑱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迫不可待 见“迫不及待”。
因敌取资 因:依,靠;资:财物,资用。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人情冷暖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白发婆娑 婆娑:四下披散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人。
至矣尽矣 至:到。矣:语气助词。尽:极点。到了极点,无以复加。
门不停宾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祸:灾祸。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来灾祸,吃错东西就会生病。
移有足无 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积劳致疾 积:积之而成的。因劳苦过度而致害病。
水穷山尽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豕窜狼逋 狼狈逃窜貌。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三分鼎立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与物无忤 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簸扬糠粃 见“簸之揚之,穅粃在前”。
清醒白醒 形容神志非常清醒
猪头三牲 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
诓言诈语 说骗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