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而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相提并论。
详细解释
相提并论。《文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苏轼〈书蒲永昇画后〉:「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昇同年而语也。」也作「同日而言」、「同日而语」。
修订本参考资料:相提并论。
文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苏轼˙书蒲永昇画后: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昇同年而语也。亦作同日而言?同日而语。
百科解释把不同的两个人或两件事物放在同一时间,不加区别地相提并论。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例子梁启超《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然正以权限严明故,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权,非他种政体可同年而语。”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nián ér yǔ
注音ㄊㄨㄥˊ ㄋ一ㄢˊ ㄦˊ ㄩˇ
繁体同年而語
感情同年而语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同日而语、同日而言、同年而校
英语to name in the same day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青山绿水(意思解释)
- 独到之处(意思解释)
- 乘龙快婿(意思解释)
- 无敌天下(意思解释)
- 铺张扬厉(意思解释)
- 重岩迭障(意思解释)
- 根盘蒂结(意思解释)
- 为虎傅翼(意思解释)
- 嗟悔亡及(意思解释)
- 素隐行怪(意思解释)
- 拖后腿(意思解释)
-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意思解释)
- 反咬一口(意思解释)
- 谬悠之说(意思解释)
- 渴骥奔泉(意思解释)
- 德本财末(意思解释)
- 韬光敛迹(意思解释)
- 敝綈恶粟(意思解释)
- 出舆入辇(意思解释)
- 付之逝水(意思解释)
- 绸缪帐扆(意思解释)
- 傲然睥睨(意思解释)
- 黎山老姆(意思解释)
- 琐琐葡萄(意思解释)
- 物壮则老(意思解释)
- 洗耳不闻(意思解释)
- 日湮月塞(意思解释)
- 北窗之友(意思解释)
※ 同年而语的意思解释、同年而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随随便便 | 不多加斟酌,怎么方便就怎么做。 |
寻花问柳 | 随意漫游;玩赏春景。也比喻男子引诱玩弄妇女;特指宿娼狎妓。寻:探访。 |
肥遁鸣高 | 退隐避世,自以为清高。 |
慕名而来 | 指仰慕名声而来。 |
出手得卢 | 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
八花九裂 | 裂:分裂。形容漏洞百出,缝隙很多。 |
眼中钉 |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
如锥画沙 |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
以规为瑱 |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
迫不可待 | 见“迫不及待”。 |
因敌取资 | 因:依,靠;资:财物,资用。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
人情冷暖 |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
白发婆娑 | 婆娑:四下披散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人。 |
至矣尽矣 | 至:到。矣:语气助词。尽:极点。到了极点,无以复加。 |
门不停宾 |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祸:灾祸。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来灾祸,吃错东西就会生病。 |
移有足无 | 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
积劳致疾 | 积:积之而成的。因劳苦过度而致害病。 |
水穷山尽 |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
豕窜狼逋 | 狼狈逃窜貌。 |
兴观群怨 |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
三分鼎立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与物无忤 | 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
簸扬糠粃 | 见“簸之揚之,穅粃在前”。 |
清醒白醒 | 形容神志非常清醒 |
猪头三牲 | 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 |
诓言诈语 | 说骗人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