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正冠李下正冠李下的意思
zhèngguànxià

正冠李下



正冠李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详细解释

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既贻疵辱,方致徽绳。◎《梁书·王僧孺传》

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例子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梁书·王僧孺传》


基础信息

拼音zhèng guàn lǐ xià

注音ㄓㄥˋ ㄍㄨㄢˋ ㄌ一ˇ ㄒ一ㄚˋ

感情正冠李下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正冠纳履、整冠纳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正冠李下的意思解释、正冠李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替死鬼 指代人受难或承担罪责的人。
扎扎实实 牢固,结实。也指实在,踏实。
拉枯折朽 同“摧枯拉朽”。
乘人之危 乘:趁;危:危险;灾难。趁别人有困难时;去要挟、侵害对方。
尽力而为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歌台舞榭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攘臂一呼 攘: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简落狐狸 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闻名不如见面 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内外夹击 夹:从两方面来的。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谏:规劝。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八音遏密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各种乐器停止演奏。指国家元首去世。
前庭悬鱼 比喻不吃请,不受贿。
隐约其辞 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说话。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旷古奇闻 旷古:自古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未听到过的奇异的事情。
一鳞片甲 见“一鳞半甲”。
有典有则 典:制度;则:法则。有制度,有法则可供依据。
积简充栋 书简堆积,充塞屋子。形容文章极多。
孤履危行 谓行为孤高独特。
兵革之祸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明月清风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幡然醒悟 形容迅速而彻底地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
站干岸儿 比喻置身事外,不卷入其中。出自《红楼梦》第十六回。
一切之权 意思是指一时的权宜之计。
通家之谊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沉机观变 形容头脑里办法多,有随机应变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