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凛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道貌岸然。
详细解释
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垒落。”
基础信息
拼音dào mào lǐn rán
注音ㄉㄠˋ ㄇㄠˋ ㄌ一ㄣˇ ㄖㄢˊ
繁体道皃凛然
感情道貌凛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嘲讽人。
近义词道貌岸然、道貌俨然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头痛治头(意思解释)
- 衣食住行(意思解释)
- 不懂装懂(意思解释)
- 自相矛盾(意思解释)
- 披罗戴翠(意思解释)
- 太山北斗(意思解释)
- 绵延不断(意思解释)
- 清闲自在(意思解释)
- 墙花路草(意思解释)
- 左券之操(意思解释)
- 釜生鱼(意思解释)
- 发荣滋长(意思解释)
- 死生未卜(意思解释)
- 胼手胝足(意思解释)
- 死而无悔(意思解释)
- 知足不辱(意思解释)
- 玲珑小巧(意思解释)
- 三写易字(意思解释)
- 被绣之牺(意思解释)
- 删芜就简(意思解释)
- 狗眼看人低(意思解释)
- 一日万里(意思解释)
- 不知高下(意思解释)
- 自受自作(意思解释)
- 融和骀荡(意思解释)
- 偏偏倒倒(意思解释)
- 掩非饰过(意思解释)
- 兰蒸椒浆(意思解释)
※ 道貌凛然的意思解释、道貌凛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后发制人 |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指先让对方动手;抓住其弱点之后;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 |
额首称庆 |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 |
再接再厉 | 再:继续;接:接触;厉:即“砺”;磨快。原指雄鸡相斗时;每次交锋前先磨磨嘴。现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
德薄能鲜 |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
尝胆眠薪 |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神魂撩乱 | 撩乱:同“缭乱”,纷乱。指心神纷乱不定。 |
先人夺人 | 夺:争取。先于别人去夺取别人的心。 |
游闲公子 | 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
破格录用 | 格:规格,标准;录用:任用。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
杨雀衔环 |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弘农人杨宝少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一黄衣童子送白环四枚相报,谓当使其子孙显贵,位登三公。后因以“杨雀衔环”为报恩典实。 |
祸福相倚 | 指祸与福相因而生 |
言不由衷 |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
你推我让 | 指双方互相谦让。 |
相沿成习 |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
熊虎之士 | 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 |
瞎灯黑火 |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十分漆黑。 |
知时识务 | 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 |
东徙西迁 | 同“东迁西徙”。 |
皂丝麻线 | 比喻是非混乱,纠缠不清。 |
沂水弦歌 |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扞曾点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沽名邀誉 | 沽:通“酤”,买;邀:求得。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 |
勝殘去殺 | 胜残去杀shèngcán-qùshā感化残暴的人改恶从善而不滥用刑罚胜残去杀,教化残暴 |
额外之人 | 谓超凡得道的人。指出家人。 |
盖头盖脑 | 从头上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的样子。 |
蛮手蛮脚 | 谓动作笨拙生硬。 |
着帐郎君 | 辽时管理抄没户籍的人户的官员。 |
唐衢痛哭 | 伤时失意之典。 |
雍荣尔雅 | 形容态度从容大方,举止不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