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道不举遗道不举遗的意思
dào

道不举遗



道不举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道不拾遗”。

详细解释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

道不举遗[dàobùjǔyí]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

    百科解释成语:道不举遗释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示例: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

    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例子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


    基础信息

    拼音dào bù jǔ yí

    注音ㄉㄠˋ ㄅㄨˋ ㄐㄨˇ 一ˊ

    繁体道不舉遺

    感情道不举遗是褒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近义词道不掇遗、道不拾遗

    英语No one would pick up in the steet things dropped by other peopl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道不举遗的意思解释、道不举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空空荡荡 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
掎裳连袂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明目张胆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发扬光大 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
无置锥之地 锥: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明正典刑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君子之交接如水 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耳目闭塞 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凿柱取书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笃志爱古 笃志:志向专一。志趣专一,爱好古典。
鸟惊鱼骇 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青眼白眼 青眼:正视的眼光;白眼:斜视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
善马熟人 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神到之笔 犹言神来之笔。
昧死以闻 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龙阳之兴 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
折柳攀花 折:断。比喻男子狎妓。
野蔌山肴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人怨天怒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刁钻促狭 亦作“刁钻促搯”。狡猾而好捉弄人。
风栉雨沐 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福生于微 微:小数名,长度为0.000001寸或圆度的六十分之一秒。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
嘴大舌长 多话,好搬弄是非。
七贵三公 泛指权贵显宦。
一坐之顷 满座倾慕。
感戴莫名 感戴:感恩戴德;莫名:说不出来。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