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明正典刑明正典刑的意思
míngzhèngdiǎnxíng

明正典刑



明正典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详细解释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百科解释明:表明;正:端正;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汉语成语词典】

出处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例子郭沫若《不要怕死》:“已经明正典刑的汉奸们的供状,我觉得应该详细地记录出来。”


基础信息

拼音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注音ㄇ一ㄥˊ ㄓㄥˋ ㄉ一ㄢˇ ㄒ一ㄥˊ

感情明正典刑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依照法律公开处以极刑。

英语carry out a capital punishment(execute lawfully)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明正典刑的意思解释、明正典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画虎不成反类犬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冥然兀坐 冥然:沉寂的样子;兀坐:端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
开疆辟土 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情若手足 手足:指兄弟。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
遗迹谈虚 谓舍弃根据而空谈玄虚。
唬鬼瞒神 唬:同“吓”。形容欺下瞒上。
横挑鼻子竖挑眼 比喻百般挑剔。
五零二落 犹言七零八落。
寒来暑往 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暑热的夏日过去了。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
绝伦逸群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清规戒律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嗟来之食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毛遂自荐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诈哑佯聋 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云行雨施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缧绁之忧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被囚禁的忧虑。指有坐牢的危险。
轻财重士 谓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策马飞舆 指驾马车疾行。
分烟析产 亦作“分烟析生”。亦作“分家析产”。谓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
五申三令 三令五申。谓再三告诫。
抱表寝绳 指坐卧不离准则。意谓坚持德操。
蓄精养锐 犹养精蓄锐。
文武兼济 兼:并。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
贫国弱兵 是指使国家贫困,使军队削弱。
十二诸侯 是指春秋时期的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个诸侯国。
痛楚彻骨 形容痛苦万分。
四通辐辏 谓姻缘和合。